第188章 唯獨常葳有的優點(第2/6頁)

北直隸接了朝廷的糧食,和朝廷達成一種“你用了糧就得想辦法補”的默契之後,既然有能力自己籌糧,就應該多擔待些責任。

朱標“批預算”的時候雖然心疼,但每一筆“預算”該怎麽用,他做事非常果斷。

雖然還是心疼。

朱標合上賬本,深深舒了一口氣:“好了,這一批高麗糧食到了就補上了。剩下的……爹,南洋那邊還是沒有進展嗎?南洋的糧食可比高麗多多了。”

朱元璋半躺在椅子上,一手拿著書,一手抱著暖爐,像個真正的富商一樣:“他們太貪婪,不僅不願意和我們做生意,還在雲南邊界頻繁騷擾。”

朱標皺眉:“看來北方穩定後,有必要好好支援一下南方。爹,朝中關於空印的查案還順利嗎?”

朱元璋嘆氣:“順利,又不順利。查案很順利,查完之後要怎麽做,很不順利。”

朱標猶豫了一下,道:“爹,需要我回南京,上個朝什麽的嗎?”

朱元璋失笑:“不用,你好好待在北京,守好北方門戶,把北邊海上的生意做起來。剩下的事,你爹和你的叔叔們會解決。什麽事都讓你做,我們這些人大官白當了?”

朱標道:“嗯……爹,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就說,哪怕是寫折子。”

朱元璋坐直:“說到寫折子,我還真有事要來問你……不是我問你,是劉伯溫那老小子想問你,我把他攔了下來。”

朱標問道:“什麽事,還需要攔著?”

朱元璋笑道:“劉伯溫又想向你討教怎麽罵死人。”

朱標:“……”這個我真不知道啊!我至今仍舊不認為我能罵死人!

朱標無奈:“我真的……唉,伯溫先生要罵誰?”

朱元璋道:“這次抓的一個……呵,按察使的弟弟,為他哥叫屈,說被抓的人都無罪。第一,運糧路途遙遠,難免損耗很大,所以空印難免;第二,這是元朝潛規則,大家都這麽做,不知者無罪……”

朱元璋還沒說完,朱標就翻了個白眼:“爹,這是詭辯。說這話的人,根本就不是來找朝廷講理的。伯溫先生一直疑惑自己的話殺傷力不夠,只是因為他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給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是完全戳不到對方痛楚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個什麽德性。”

朱元璋思索了一會兒,道:“就像是給沒有道德的人說道德一樣?”

朱標點頭:“對。面對詭辯,不要看對方說什麽,要看對方哪裏痛。他們一為家族利益,二為名聲。只要抓住他們的痛楚,再隨便找兩個他們話中的錯漏,然後不管他們其他看似正確的論點,只管輸出就行。爹,白馬非馬知道嗎?”

朱元璋微微頷首:“白馬非馬啊,原來如此。這件事對伯溫來說,很難吧。”

朱標道:“這件事伯溫先生來做確實很難。要破局,我有個推薦的人。讓常叔叔去。”

朱元璋睜大眼:“常遇春?他還能和文臣辯論?”

朱標笑道:“能,怎麽不能?常叔叔難道不是文臣嗎?”

朱元璋:“……他那個文臣啊,你難道是想讓他在朝堂上和其他文臣打一架?”

朱標先愣了一下,然後差點笑得直不起腰:“爹,你想象力真豐富,哈哈哈哈,雖然我很期待這一個畫面。不是啦,常叔叔去說這件事,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是屯田元帥。”

朱標依次給朱元璋解釋這些人話中的漏洞。

第一,封建王朝本就不是一個法治時代,而是法治加人治。比如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說可以去別人祠堂門口吐口水,那麽就可以去別人祖祠門口吐口水嗎?法律是底線。我們是儒家,不是法家。你口口聲聲法律之外的事都能做,難道你是要讓大明變成法家治國的暴秦嗎?

第二,潛規則的意思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東西,何況還是元朝的潛規則。你用元朝的潛規則來評價大明的官場,還問大明的皇帝為什麽不遵守元朝的潛規則。你究竟是元朝的官還是大明的官?龍椅上的皇帝是大明的皇帝還是元朝的皇帝?你是不是懷念元朝,對大明、對皇帝不忠?

第三,圖窮匕見的一點,為什麽運糧的損耗那麽大?

安史之亂後,糧草運輸改成了用麻袋裝。糧食不溶於水,也不會憑空蒸發。運糧隊吃的糧食和上繳的糧食也是分開計算,不存在後勤部隊為軍隊運糧時還要計算運送時吃掉的糧食。那些幾乎一半的差距是哪來的?

誠然袋裝的糧草淋雨會腐爛,但那也是到了之後清點才會發現,怎麽會運送來的就直接少了一半?

他們就算有一千個一萬個借口,說什麽馬車掉山裏去了,船只掉河裏去了,走路上被山匪劫走了,屯田元帥常遇春怎麽沒遇到這麽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