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唯獨常葳有的優點

朱元璋來北京的時候,心情並不好,臉色一直陰沉著。

當他在城門口(劃掉)蹲著(劃掉)看到百姓們主動獻糧的時候,笑容才出現,心頭的陰霾才消散。

他身後的重臣也是。

朝中太多的爭吵聲。那些利益糾葛,那些道貌岸然的同僚,讓他們很多時候有些懷疑自己創建新王朝的正確性。

大明就真的比大元好嗎?

怎麽看著都一樣爛。

整個大明朝廷就像是泥潭,他們拼命地想往外爬,無數人拼命拉著他們的腿把他們往泥潭裏拖。

泥潭的範圍是那麽寬廣,他們的拼盡全力好像是做無用功。

現在來到北京的大明的君臣都曾經有過放棄的心思。

朱元璋的放棄是放棄思考,快刀斬亂麻;朱元璋信任的臣子們的放棄是放棄行動,當一個渾渾噩噩不出錯的官員,或者幹脆致仕歸隱。

他們不是聖人,在煩躁的時候有一瞬放棄的想法很正常。

或許,聖人也不是時時心性堅定,沒有放棄的念頭。

但聖人在動搖後會更加堅定。朱元璋等人不敢說自己更加堅定,但至少在三省吾身,稍稍喘口氣之後,他們會繼續往泥潭外撲騰。

如果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他們就翻翻天書,暢享一下美好的未來。

然後,他們再去看一眼標兒。

天書是他們的願望,是既定的目標;標兒就是他們隊伍指引方向的旗幟,是路標。

每當看到標兒,哪怕這時候標兒正跳著腳喊麻煩事太多,他們的心都會安定下來。

因為標兒的治理卓有成效,天書的指引並非紙上談兵。

當然,他們也知道,現在標兒的治理卓有成效,是因為北京、北直隸的地盤還太小。

當標兒成為大明的太子、皇帝,將要統領整個古老又年輕的大明帝國時,標兒肯定做不到讓大明帝國每一處地方都如現在的北直隸一樣。

但至少北京、北直隸在他們眼中,這一處明明是邊塞重鎮的地方在他們眼中,已經是他們夢想中的理想地。

如果標兒知道他們的想法,一定會驚訝,“有嗎?是嗎?百姓的生活只是岌岌可危地維持在餓不死的邊界線上啊!”。

想到標兒可能的反應,這幾人忍不住莞爾,心情更加好了。

此次朱元璋和他的心腹們得知朱標回北京後,立刻匆匆趕來的原因除了“回血”之外,還要告訴朱標一個好消息。

朱元璋在看到北直隸庫房漸漸充盈之後,臨時決定乘勝追擊,命令朱文正和李文忠出征東北,一舉解決大明邊界的問題,基本控制大元包括嶺北和東北在內的“核心領地”。

這次戰役勝利,大明就可以迎來至少十年的不會全面動武的安穩發展時光,終於可以將所有精力都投入休養生息和朱標希望的海外貿易上。

但朱元璋並非沒有考慮北直隸在第二年可能會遭遇糧食短缺。

如果朝議後再決定,這次出兵恐怕要延遲兩三個月,貽誤戰機。所以朱元璋立刻下令朱文正和李文忠出征。

北直隸第二年所需要的糧食,兩三個月的朝議、準備和調配時間,卻不會耽誤什麽。

北直隸剛剛豐收。百姓在冬季的活動幾乎是靜止的,整個大自然也基本是靜止的。無論何種方式的缺糧,都會在春耕之後。

陳英在雲南的開墾效果和效率高得驚人,貴州等原本土司自知的地方改土歸流後也展現出驚人的糧食生產潛力。今年秋季豐收之後,雲貴等地產出的糧食不僅能保持自身的運轉,還有余糧支援其他地方。

雲貴運來的糧食中的一半,朝議已經決定用來補充北直隸空掉的庫房。現在這些糧食已經在路上走了幾個月,等北方運河化凍,就能到達北直隸。

當一切處理妥當後,朱元璋才來告訴自家標兒這個好消息。

標兒啊,別急,爹很快給你把糧食補上!

至於朱元璋為什麽不提前說,朱元璋表示,凡事皆有變數,他怕最後其他地方出現什麽問題,讓他不得不用這批糧食,讓標兒空歡喜一場。

父子倆都知道,北直隸的糧倉空著看上去很可怕,但放眼大明全國,其實北直隸的百姓已經算是過得最好的之一了。所以比起其他地方可能餓死的百姓、欠缺糧草的將士,北直隸只是欠缺“抗災能力”,補糧的重要性非常靠後。

朱標得到這個好消息後當然很高興。

他高興之後,只要了朝廷提供給他的一半糧食,剩下一半讓朝廷運向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這些在目前中原王朝算是西北的地區,曾經受元朝統治影響和戰亂影響最嚴重。再加上這裏是文明最開始開墾的地方,土地肥力已經岌岌可危,還有嚴重的水土流失,短期內想要自給自足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