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元璋準親家叛逃(第3/6頁)

宋濂和葉錚兩個大文人,親自到現場給領承包契約書的百姓講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這個時代沒有話筒,能出外授課的文人們肺活量都很大。

兩個大文人的浩然正氣氣沉丹田,聲如洪鐘,把朱元璋都嚇了一跳。

他和常遇春說:“宋先生和葉先生平時嗓門也這麽大?比咱們叫陣的時候嗓門還大。”

常遇春道:“他們平時……平時聲音很平和。”

朱元璋不相信:“真的?”

常遇春說謊道:“真的。”

其實他們平時吵架的嗓門特別大,但常遇春不敢說他們壞話。

宋濂和葉錚在大帥府門口那一陣陰陽怪氣地針鋒相對,讓常遇春察覺到,葉錚說是回去拿護身符,其實是單獨找朱大帥說了什麽,博得了朱大帥的信任。

以朱大帥的充沛精力,估計拉著葉錚聊了一宿,並且強迫徐達不準睡覺陪著聽。所以葉錚才會留宿徐達府,徐達的黑眼圈才會黑得像被人揍了似的。

更讓常遇春驚恐的是,葉錚之後甚至出入陳府了!

連他都不準去的陳府!

葉錚究竟和朱大帥說了什麽,突然就變成了朱大帥的心腹!

以常遇春對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很難相信文人。除了李善長之外,朱元璋論功行賞的時候,都是以在戰場廝殺的武將為先。

因為常遇春對朱元璋太了解,連對葉錚的嫉妒心都提不起來了。

他只覺得,葉錚實在是過分恐怖。

之後宋濂奮起直追,踏破了幾雙鞋子,挨個走訪軍中曾經是農人的將士,並親自走遍了揚州附近田地丈量土地,完善揚州分田事務。

朱大帥又開始偏向宋濂。

但很快,葉錚居然把揚州暫時能用的田賦和徭役細則拿了出來,並完善了朱元璋只在口頭上所說的“青軍勞動改造”政策。

好了,葉錚又越過宋濂一頭了。

這文人之間不見血的廝殺,看得和他們同住的常遇春瑟瑟發抖。

讓常遇春更瑟瑟發抖的是,這兩人鬥成這樣,居然每日都用十分和煦的笑容面對對方,仿佛對方親近得如同自己親兄弟。

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論經,一起探討,若不是他們每次拿出的東西都和探討的完全不一樣,常遇春還真信了他們親如兄弟。

別說常遇春慫了,連沒腦子的藍玉都感覺到了不對勁,開始繞著兩個大先生走。

然而,這兩位大先生卻常常拎著藍玉給他們磨墨送水。短短幾日,藍玉就被折磨得兩眼無神,仿若行屍走肉。

本來被嚇得想“搬家”的常遇春立刻停止了動作。

看到藍玉(劃掉)受苦(劃掉)受到了良好教育,他這個當姐夫的願意做出犧牲。

朱元璋狐疑地打量常遇春。

常遇春一臉自以為正氣,其實很匪氣地瞪了回去。

朱元璋收回視線。他怕自己再看下去,想揍常遇春。

常遇春就不能學徐達,平時端著個面癱臉嗎?為什麽常遇春非要隨時隨地端著個嘲諷臉?

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臉,十分得意。

還好我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五官端正氣宇軒昂。

分田很順利,朱元璋耳邊聽著的都是貧苦百姓對他的歌功頌德。

最近老朱十分得意,連作息都規律了不少。

雖然他事務繁忙,仍舊每日抽出時間陪兒子。陪兒子的時候,他必定大吹特吹朱元璋,讓陳標不要再對朱大帥有偏見。

陳標只給他白眼,懶得理他爹這個資深“朱元璋吹”。

揚州就只剩下十八戶老弱病殘,朱元璋一邊憐惜被滅門的揚州人,一邊把城中全部無主物資搬到自己庫房裏。

特別是書籍,全部塞進了陳家的院子,成為陳標的私產。

張明鑒搶揚州,我搶張明鑒,我老朱得到的東西是清白的!理直氣壯!

陳標這年紀本就不該在亂世走出家門。現在多了許多沒看過的書,陳標便沒提立刻回應天的事,安心待在揚州陪他爹,順帶給他爹和徐達當參謀。

反正他就是換了個地方讀書而已。

朱元璋很少用分田的事打擾陳標。

兒子都給他寫好大框架,寫明要遭遇的問題,他還不能獨立解決分田的事,他還當什麽皇帝?趁早退位給他兒子當大將軍得了。

朱元璋這次硬氣極了。

我,朱元璋!此次絕不會向兒子求助!

陳標一邊盤坐在他爹肚皮上看書,一邊道:“嗯嗯嗯,是是是。”

看時間,已經差不多到了士紳豪強反擊的時候了。

陳標胖嘟嘟的小臉上歪嘴一笑,邪魅狷狂。

他就等著朱元璋暴躁,他老爹被暴躁的朱元璋嚇得找他求救,哼!

朱元璋靠在床頭看書,陳標是面對著朱元璋盤坐著。他嘴角一歪,立刻把朱元璋嚇到了。

朱元璋把陳標提起來,使勁揉著陳標的臉:“標兒?你的臉怎麽了?抽筋了?難道是今天在院子裏打健身拳吹多了風,中風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