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元璋準親家叛逃

眾位將領琢磨了一晚上,今天終於能發言了。

宋濂和葉錚也暫時停止互相攻訐,靜下心記錄會議發言,並提出自己的意見。

讓他們驚訝的是,昨晚這群人還瞪大著眼睛裝呆傻,今天居然每個人發言都很踴躍,並且提出的意見都很中肯。

仔細思考後,宋濂和葉錚明白了原因。這群將領可能都是務過農吃過苦的人,真切地知道貧苦農人急需解決的問題。

比如女子授田後,若與他村人成婚,該如何換田;

比如一家分有很多田地,但耕種人口不足、農具不足、牲畜不足,該如何互幫互助;

比如如何監督成丁人口劃地,只靠縣令肯定不夠,縣令之下是不是還需要新的官員;

比如成丁的人口除了最簡單的田賦,之後徭役,特別是女子徭役要如何征收;

比如如果成丁人口出外經商或者做官,他們的田地、賦稅、徭役又該如何處理……

宋濂和葉錚聽到最後,都閉上了嘴,奮筆疾書記下將領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他們忽然發現,將領們所說的許多問題他們居然從未想到過。只從故紙堆中翻前人的田賦政策,他們忽視的問題太多了。

不過兩人畢竟是大賢。很快,他們也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幫朱元璋完善政策。

葉錚身為事功學派傳人,又在山村中長大,常帶著弟子為鄰裏調解糾紛。鄉中鄰裏糾紛多和田地有關,葉錚迅速跟上將領們的思路,提出切實有用的意見。

宋濂自幼跟隨名師讀書,常年待在書房中,實踐經驗缺乏,但理論知識豐富。“朱氏特色井田制”雖是一個新東西,但遇到的許多問題,歷史中已經遇到過了。

比如女性分田會遇到的問題,在唐和唐之前的朝代就遇到了。在場的將領們不懂,但宋濂是把均田制研究透了的。

……

朱元璋等人在抓耳撓腮往陳標所寫的“朱氏特色井田制”框架中填內容的時候,陳標也在和三位兄長講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什麽大明啊朱氏啊的特色井田制,其實就是後世的農村土地承包制。

土地歸公,聯產承包,農村公社互助互利,既增加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又盡可能抹平了農民體能差距帶來的個人生產力差距。

但陳標完全不認為,這個政策能達到後世的程度。

後世執行這個政策的時候,國家已經有了完善的機械生產線。

在大平原地區,有聯合收割機等大機器趕場;田地零碎的小山村,農村公社也有小型機械供農民們使用。

這個時代有什麽?他們建立的農村公社,能有一頭耕牛就不錯了。

而朝廷出租耕牛給農民集體使用……不好意思,西漢就有了。還需要陳標說?

接下來就看朱元璋手中的屠刀,能讓管理耕牛的官員清廉幾年。

西漢中後期,出租的耕牛只剩下老弱病殘,根本沒法用。補充耕牛的錢,全被官員和豪強吞了。百姓沒法自己耕種,為了交稅就只能把地賣掉。

現在變賣為租,只是為王朝對土地再分配留了個保險,只要不連續遇到昏君,大明就不會爛到底。

再說徭役的事。

常說稅重壓死人。其實歷朝歷代的田賦都很低,壓死人的是苛捐雜稅和徭役。而苛捐雜稅,也很多都依托於徭役。

古時官員其實並不免田賦,他們免的是徭役。普通老百姓不想被沉重的徭役害死,又付不起代替徭役的苛捐雜稅,就只能賣身為佃農,好歹能活命。

在唐朝之前,女性都有授田,授田額度為男丁一半。

古代徭役和田地綁定。唐初期學隋制,原本婦女有授田,後均田制完善,後為了增加人口,逐步取消女性和奴婢授田,也就相應取消了女性和奴婢的徭役。

在當時,這是對女性的德政。

唐初給百姓每戶人家授予的田地足夠養活家中女性。女性不用服徭役,在男丁徭役的時候就能繼續耕種,養活全家。

從長遠看,女性逐漸依附家庭,有了命,沒了地位。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能活下去就不錯了,想什麽未來。何況宋以前的朝代女子都能繼承家產,地位也不算太低。

等到了宋朝,既不給百姓授田,還鼓勵土地兼並,底層家庭養不活多口人,女子被拋棄成為常態。

在較為富裕的家庭財產繼承中,南宋時,首次出現“絕戶女”的說法,絕戶女只得三分之一家財;南宋末年,絕戶女因為理法約束不能出門,遺產被宗族代管。

女性才變得命和地位兩頭都沒了。

現在朱元璋對女性授田,也並非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增加勞役人口,老朱他沒那麽大的思想覺悟。

無論追求怎樣的人權,都是人類的生產力達到一定標準後,在物資分配較為充沛的前提下,讓社會上大部分人心甘情願的為“更加文明”而割讓一部人利益,轉化成“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