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儲君的人選(第2/3頁)

可穆奉還是忍不住皺眉一通,他直接另寫了一封奏折將自己的猜測上交給了燕皇慕晉深。

慕晉深收到穆奉的親筆信,他的表情逐漸凝重起來。

他讓歡公公拆開信來,讓歡公公親口讀出來。

歡公公還是第一次見陛下這種遇到大事的表情,他將信看了一遍,讀了出來:“啟稟陛下,穆奉觀太子已久,上至河間府下至南鏡,太子其心無一不在謀劃。上北部河間府,下南部南鏡與糧道密切相關,大有壟斷糧區的跡象,另有太子在南鏡布施商市一策,本違反了燕法,又恐於南鏡半遼區燕法不罪及,遂無罪。”

“太子有意在外建勢,從北到南皆以商字利益為重。微臣恐其真正目的非商之利益,而是國之社稷。”

歡公公讀完有些戰戰兢兢起來,他怎麽都想不通,太子是東宮之主,按照宗廟立長為尊,太子日後必會接替陛下為燕國下一代新君。

可信內的穆大人卻在忌憚太子。

歡公公心裏很清楚穆奉所做的一切完全沒有私己之念,他一直是陛下在外的眼目,鐵腕鷹爪,他忠心耿耿,並且二十年來從未背叛過陛下。

如今穆奉都有這個對太子強烈排斥的反應,恐怕還是.....。

余下的歡公公並不敢再多想。

倒是慕晉深,他盯著歡公公突然問道:“老歡,太子果真如信內闡述的那般優秀嗎?”

歡公公聽罷整個人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慕晉深就揪著金色龍袍的寬袖,他往禦書案上一掃,上面的奏折全都是以千秋拓帶頭的官員,他們親自遞上奏折懇求陛下歸還東宮自主的權力。

他不鹹不淡地道:“太子不過是去了一次南鏡,那些老狐狸就起了別的心思,這麽多年,他們總是想找到可以隨意可以任他們趨使的新主,先是挑選老九,接著是老七,然後是現在的太子。”

“這些老頑固看朕不好糊弄就另挑是非,非得鬧得朕的家宅不安寧為止!”

歡公公便戰戰兢兢道:“陛下您可不能上當,氣著自己,太子殿下和您才是一家人,那些人可不是。”

“朕知道。”慕晉深絲毫沒有放松的情緒,他擡手捂起了額頭,心裏仿佛有塊巨石一樣壓的他不痛快,又難以疏解。

他想了想便道:“朕先前才給老五封王賜地,賜了南鏡給他,現在老七,已經十七了,是時候也給他賜給王位,待他及冠後,再讓他回自己的封地。”

歡公公低頭道:“陛下所言極是,近日七皇子表現極佳,他又與北方將士的關系融洽,再加上楊將軍又是他的表舅父,可謂是前途似錦。”

對於老七慕飛尉,慕晉深卻沒有多少顧慮,他道:“你帶旨意去後宮問問周妃,該賜個什麽字給老七。”

歡公公便帶著旨意去了。

可是這番過去誰都知道,陛下有意試探七皇子的母妃,看看她對兒子有著什麽目的,如果目的明顯,恐怕周妃和周家以後會有麻煩了。

陛下最忌諱的是後宮有奪位的心思,到時候說不定還會連累慕飛尉跟五皇子一樣的下場。

於是這個消息被人有意傳進了楊府。

楊忠義原本在接到太子的求援信一直寢食難安,他想進宮求陛下進軍南鏡,可還沒出門不是被家人攔住,就是被丞相攔住,大家一致口徑都在說會害了太子。

楊忠義只好憋著一口氣,悶到了現在。

他正好躺在後花園的太師椅上曬著太陽,仍舊的食不知味,尤其是在想到千秋侄女對他的態度,極其的不信任,他的心情就難以排解。

這意味著太子對他的態度也是如此。

剛好,周妃派人過來待口信給楊夫人,楊夫人對周妃的求信十分的重視。

她親自來尋楊忠義,見丈夫還在自己氣自己,邊上的小桌子上還放著一碗燕窩粥,現在一早上過去了他還沒喝完。她只好無奈道:“你就算不為自己,也得為志勇考慮。現在志勇無緣無故被周家帶上,連陛下都有意將他推給七皇子。”

“自己的兒子已經處於權力糾爭,你這個父親倒好閉上眼睛什麽都不管。”

楊忠義聽後,他起了身,嘆氣道:“我早就說了,別跟著我回京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以後一家人能不能順利回到邊境都是個問題。”

楊夫人便不高興了:“這怨我,誰天天惦記著盼著,現在好了,什麽都不管了。”

兩夫妻雖然有點小摩擦,但楊夫人還是將周妃的話轉交給楊忠義。

楊忠義想了想,他直接道:“乾。七殿下打仗的資質不錯,我不希望他還未完全成才,就遇到危險,所以我希望他能潛守大燕,然後等待為大燕效力的時機。”

乾字很容易讓讓聯想到乾坤二字。

楊夫人便傳信給周妃,果不其然,周妃認為楊將軍的意思是她的兒子慕飛尉是潛龍,遲早會坐主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