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儲君的人選

如今京城的暗潮湧動, 因為南鏡的變化又增添了一條新的暗流。

關於太子在南鏡所收獲的功績,直接影響了整個南方的運輸利益,使得朝廷上下隨著不得不開始關注起來。

盡管在他們看來遼國只是個小國,對他們小打小鬧收服南鏡不值得, 可實際知道怎麽回事的人卻紛紛悲嘆遼國的興盛已經可以逼得大燕退後一步。

原本大半個南鏡就已經被陛下拱手相讓出去了, 眾人也認為短時間收不回來了。

可太子偏偏選在最有爭議的時刻下南鏡, 甚至釋放了東宮要獨立的信號,這無疑是在正面和陛下的利益起了沖突。

這讓本來對太子抱有期望, 想投靠的官員紛紛起了退怯之心。

萬一太子在南鏡失敗, 他們站錯隊, 豈不是血本無歸。

然而令眾人都震驚的是,他們避開的太子不僅擊敗遼國王子凱旋回來, 她甚至還收復了半個南鏡,掌控了半個南鏡的主導權將南鏡燕人給重新團結了起來。

這些南鏡燕人再不會像之前那樣是一盤散沙, 他們懂得已經抱成團, 懂得怎麽依仗太子去對抗南鏡的遼人。

再加上太子親自為南鏡的燕人起了個頭, 她又圈定了大把的利益在燕人的地區,只要不是傻子都會知道去分一杯羹。

只不過, 京城的官員到底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 他們知道南鏡有大把油水,可還是不敢去南鏡就怕接觸了遼人有什麽性命危險,所以只能望而卻步。

於是有心上位的人也因為這些風險而不敢去了。

現如今,太子還在趕路, 至今還沒到京城, 她就又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那就是由當地燕軍親自疏通南北的糧道,將大批的糧食送往到河間府。眼下河間府作為北方糧食的一個中轉站,開始變得更引人耳目。

並且糧食已經在過來的路上了, 這個消息傳到河間府後,直接讓譚西知府的身價水漲船高,原本就是知府的他,現在已經能入三品以上的官員的眼裏,並且成為了最熱手的拉攏對象。

譚西知府也在為自己押對寶而感到慶幸,他深知太子的性子,太子不喜歡鋪張浪費,所以他這半年來無論是家裏誰大壽都不允許大操大辦,非常的低調。

再加上黃禹三番兩次特地派人送點東西給譚西知府,敲打敲打他,譚西知府就這樣遵守了下來。

雖不至於兩袖清風,明正清廉,但好歹他知道辦實事,知道什麽東西該拿什麽東西不該拿,就這樣他在河間府過的還是有頭有臉。

那些以前看不起他的縣令,現在見到他都得尊稱他為一聲知府大人,甚至原先那些瞧不起他的高官小姐,頻繁發出想要和他聯姻的信號。

譚西知府裝作沒看見,他已經一大把年紀了,平常玩玩就好了,真要碰到太子的雷區,那他現在的榮華富貴就跟流水一樣被抽走了,根本就不值得。

更何況這幫人以前狗眼看人低,現在他一朝得勢個個恨不得貼上來,可以說是非常現實了。

而且還有京城貴子有意向他女兒求親的樣子,譚西知府知道此事頓時關起大門罵對方不要臉,自己的女兒都嫁了,竟還惦記著有婦之夫。

至於他的女婿馬校尉人是蠢了點,但勝在對他忠心,於是他在將女婿的軍職革去後,又悄悄派他在河間府當了守城官,然後經過三個月形式上走動,他的女婿又坐上了馬校尉的位置。

並且這裏面還有沈家在推波助瀾,譚西知府見好就收,如果他再看見女婿犯蠢,他就無情地收拾掉他。

如今的河間府形勢一片大好,已經不見幾個月前為天價米糧鬧得饑荒。百姓現在安居樂業,恪守律法,過的比起更好了些。

這裏就有譚西知府的一份苦勞,他堅守太子給的方向做事,得到不少百姓的支持。

為此,燕皇留在河間府的勢力都有意拉攏譚西知府歸隊,只不過這些人都收到了委婉的拒絕,並且譚西知府連太後那邊也跟著拒絕了。

譚西知府知道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誰給的,他還不至於蠢到沒腦子,將好不容易得到的官威又丟出去。

隨即,他按照往常的慣例整理了最近河間府的事務,再由專人派到京城上交給東宮,東宮後再轉給禦正殿。

這份奏折原本只是簡單的闡述了河間府近日的民生和商道流通,結果,半路上就被穆奉帶人劫走了。

穆奉看完了奏折覺得並沒有什麽可用的情報,就將奏折交還給東宮。

只不過,穆奉每次接觸和太子相關的事務時,他都能清晰地發現太子的勢力在蓬勃興旺。即便明面上只有一個譚西知府,和沒建起來的巡察衛,還有下南鏡時與遼國公主的合作,但也不容小覷了。

三方看似毫無牽連,卻通通和地理生產有關,雖然大燕向好的發展他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