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2/4頁)

“夫人有所不知,姑娘買下的這些地前些日子掘出溫泉眼來了,如今那些地可值錢啦。”盈雀豎起一根手指頭,驕傲道:“先前兄長尋來的房牙不知問過多少回,說現下再轉手賣出去,至少能翻上一番呢。”

容舒笑道:“我現在不賣,再等兩個月,應當能再翻一番,到時我再賣。”

沈氏算了算,再翻上一翻,差不多也有四五萬兩銀子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忙道:“你要用這些銀子做甚買賣?”

容舒把身下的錦杌往沈氏那頭挪了挪,“阿娘,我想去大同府買牧馬場。”

沈氏柳眉一擰,道:“牧馬場?你想要養馬?這可是虧銀子的買賣,養一匹馬的銀子可是能養二十五口人了,你這是有銀子沒地兒花去?”

容舒道:“我知曉養馬費銀子,我已經想好了用旁的法子掙銀子。眼下邊關各處戰事吃緊,大胤缺馬已經缺到要到處征用民間馬,我也不奢求能養多大的牧馬場,能盡力給邊關的軍將一點幫助便成。”

沈氏睨著容舒:“你這是怕穆家吃敗仗?”

穆家世代守著大同府,那裏是大胤北境十三座守護邊關的重城之一,常年受韃靼侵擾。容舒選擇去大同建牧馬場,真養馬了大抵也是優先供給大同的穆家軍。

“霓旌那頭自是一重思量,但最重要的還是作為大胤的子民,若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出點事,我這輩子可算是沒白來這世間一趟。”

“還沒白來這世間一趟?”沈氏嗔笑,“我還不知我生了個心懷天下的乖乖!成吧,想做便去做,總歸你虧到身無分文了,還有阿娘養你。”

忖了忖又道:“當今聖上是個英明的主,建朝之初,便施行了保馬法,減稅減負,鼓勵民間百姓養馬。穆家在大同府根基深厚,你若是要養牧馬場,倒不是不可行。”

這事說來還是老黃歷。

建德末期,啟元太子監國那幾年,大胤便處於外敵環伺,內爭不停的風雨飄搖之期。

之後諸王圍攻上京,爭奪金鑾殿的龍座,損耗了不少戰力,大胤邊關陷入缺糧缺馬缺兵的困境。

嘉佑帝禦宇之初便察覺到大胤邊關的危機,想方設法開源節支湊出兵餉的同時,也於危亂中施行新法,其中一條便是保馬法,這道律令正式將馬政作為大胤的經國要政之一。

戰馬代表著騎兵的數量,而騎兵是一支軍隊的核心戰力。

如今保馬法施行二十年,稱不上多成功,但至少民間馬的數量比之從前激增了不少。

民間馬自是不能跟訓練有素的戰馬比,只大胤實在是缺馬缺得緊,已是不挑了。

容舒想要開牧馬場養馬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私心。

嘉佑二十三年的暮春,大同府數千匹戰馬得了馬瘟,韃靼借此良機進犯大同,大同差點兒失守。

嘉佑帝震怒,立即讓太仆寺調動北境十三州的戰馬支援大同。

若是在這危機關頭,給大同府獻出數千匹媲美戰馬的民間馬,那便是大功一件,容舒想要這個功勞。

這是她給阿娘還有她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那便說定了,霓旌五月便能回京,到得那時,我就將銀子交與她,她若是知曉我想要開牧馬場,不定要多開心。”

穆霓旌是將門虎女,性子颯爽,與容舒十分投契。

這位縣主出生武將世家穆家,穆家世代駐守大同,穆家的兒郎個個都是馬革裹屍還,祖祖輩輩立下無數戰功。

嘉佑一十四年,穆霓旌的父親、叔伯並幾位兄長遭韃靼國師暗算,戰死在沙場。

整個穆家便只剩下兩根獨苗,一是穆霓旌,二是穆霓旌的兄長穆融。

嘉佑帝特賜穆霓旌丹朱縣主的稱號,允她擁有親兵百名。

如此殊榮,在上京可是獨一份。

上京的貴女圈,想同丹朱縣主做手帕交的貴女自是不少,但穆霓旌性子太過直硬,不少貴女與她接觸了幾日便鎩羽而歸。

能同穆霓旌稱得上是手帕交的便只有容舒一人。

說來二人的友誼還是開始於十五歲那年的春日宴。

那會容舒因著經營鋪子之事遭人笑話,說什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這話恰巧讓霓旌聽去了,直接抽出腰間的長鞭,一鞭子打碎了那幾人身側的幾案。

“若大胤人人都能努力掙銀子納稅銀,而不是整日裏只顧著吃茶碎嘴,那邊關的兒郎們也不必餓著肚子穿著寒衣去打仗。”

穆霓旌的縣主封號是嘉佑帝親賜的,京中貴女除了公主,旁的人見著她,還得見禮。

那幾名貴女自是敢怒不敢言。

大胤邊關告急,北有韃靼、女真進犯,南有狄羅諸國禍亂海防。偏生這幾年天災不斷,每年收上來的稅銀入不敷出的,可不正是應了穆霓旌的話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