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芯片難題(第3/4頁)

寧為放下奶茶,眼睛從顯示器上挪開,很認真的幫周正浩分析了一波。

“那怎麽辦?如果我的CPU跟英特爾14代一起推出的話,您說他們會不會14也訂個超低的價格?”周正浩憂心忡忡的問道。

這次不等寧為回答,旁邊的孟潤澤很自然的接話道:“周啊,這不是很正常的嗎?14比以往的新品推出的價格更低是肯定的,我看了下最近英特爾申請的專利庫,這兩年沒什麽大的技術突破,12那麽驚艷,13多拉跨你也知道,我估計14也不會亮眼到哪裏去。這也就是13出的時候,我們的CPU還沒設計完成,不然降價都等不到現在了。”

“附議!”話少的呂贏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也知道,就是感覺有些惶恐。話說前前後後砸進去的錢起碼能建四、五艘航母了,現在已經到了臨門一腳,如果最後市場表現不好,也不知道寧思還堅持不堅持的下去。”周正浩聳了聳肩道。

這大概就是屬於典型的關心則亂了。

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周正浩這些三年是跟CPU跟的最緊的,寧為也的確在朝著這個方向培養他。

現在第一代CNMD結構CPU,依然使用的是64NM工藝技術,周正浩給自己定的目標也很簡單,在有生之年,將CNMD結構生產工藝推進到1nm時代,根據三月通過極為科學且嚴謹的數學模型推算,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當然想實現的前提還是這一代的產品能夠熱賣,換句話說CNMD結構CPU的市場能夠撐起大家繼續研究並提升工藝的信心,如果實在達不到市場預期,很難說這項這種不計成本的投入會持續下去。

這也並不是說會放棄這個項目。

已經啃了兩年芯片項目的周正浩自然明白,完全自主產權的CPU肯定不會被放棄的,訂單肯定是會有的,但如果付出跟收獲太過懸殊的話,這項技術也可能作為戰略儲備技術。

換句話說,只要第一代CNMD結構通用CPU生產出來,確定了性能的確可以跟世界一流水平的通用CPU比肩,比如酷睿架構的CPU,但是產品並不能實現盈利,或者說盈利根本不足以支撐接下來的產品叠代革新,那麽寧思不可能繼續像現在這樣滿負荷運作,估計最後能保留一個千人團隊就已經是萬幸,絕大多數人會被迫分流到其他崗位上,去做能盈利的項目,又或者不得不選擇離開。

這種情況下,肯定拿不到太多研發資金支持,技術叠代大概也只能隨緣。

當然有了技術儲備,如果哪天英特爾想不開,覺得威脅不大了,敢亂加價或者搞些卡脖子的政策,大概又會有大筆的資金注入,項目又能立刻活過來。

但對於一個把這項事情作為未來一輩子事業的人來說,因為沒錢浪費時間絕對是不能容忍的。畢竟這幫人大都是對錢沒啥概念,不把錢當錢的主兒。

孟潤澤笑著說道:“周啊,你慌啥。咱們的CPU可是主打差異化競爭。是要跟操作系統搭配著來的,你要是真擔心每天給陳昱儒和盧遠正通通電話,問問他們華為鴻蒙那邊升級到底準備得怎麽樣了,只要系統這塊不拉跨,咱們的芯片銷量應該不會太差。”

寧為聽著三個學生交談笑了笑,周正浩的憂心他自然很清楚。

只是他現在也不好表態。

說實話,雖然第一代CNMD結構CPU從指令集到芯片設計,他主持著全盤的工作,鴻蒙系統配合CPU的系統升級工作,他也一直在跟進,但最後能不能市場能不能買單,他也不敢拍著胸脯保證肯定能行。

這是個相輔相成的問題,甚至最關鍵的點還不在芯片這邊。

對於芯片的性能寧為還是有自信的,但對於升級後桌面系統的接受度,寧為並不太敢打包票。沒辦法,這一代的CPU最終還是沒能得到微軟的支持,配合的鴻蒙系統又做了許多極為大膽的更新,這就涉及到一個操作習慣的問題。

寧為能保證的只是一些關鍵位置的訂單,肯定不會少。但是如果少了大眾化的市場支持,這一代CPU在英特爾的全力圍剿下能否收回成本乃至熱銷,他也不敢打包票。

更重要的是CPU即便流片成功,進入量產環節,前期產品肯定是沒有任何價格優勢的。

別說英特爾現在果決的降低了價格,就是沒降價之前的售價,攤入上成本,都無法接受。

按照三月給出的建議售價,最完美的CNMD結構CPU,十六核心設計,最高支持128G內存,主頻最高能達到3.6GHZ,如果首批量產2000千萬片計算,每片的出廠價大概就要12代神U的零售價那麽高了,如果再加上各種流通成本、稅收、質保成本,價格大概還要翻一倍,這才有得賺。

這還是按照量產成品率要達到百分之八十計算的,如果成品率達不到這個價格還得往上加,才能給大家動力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