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3/5頁)

她於趙統而言,始終是在淮陰落難時出手相助的良善女子,便是柔弱也要有一番傲骨,否則他便會因她卑劣的心性而心生鄙薄,待她也會更為輕慢。

趙統顯然被她的話動搖了,長久的沉默過後終究擡步走了出去,沒有再強行逼迫她。

待他出了營帳,薛鸝已是一身冷汗。

她緩緩走到桌案前飲了口冷茶,看了眼營帳的入口處,仍覺得心有余悸。

趙統征戰沙場多年,有的是雷霆手段,倘若當真是毫無野心的忠義之士,怎會因為夏侯氏相逼便生出謀逆之心,頃刻間便召集數十萬兵馬北上。只怕是在平亂時便做足了準備,恰好趙暨因平亂名正言順籌備兵馬,如今又給了他一個被逼無奈的名。

趙統作為臣子尚且不忠,又如何能為了些許恩情放過她。

薛鸝平復了心緒,仰躺在榻上望著帳頂。

好在他只有趙郢這麽一個兒子……

翌日一早,大雪覆蓋天地,薛鸝整夜難以闔眼,天未亮便起身了。

軍中早早搭好了祭台,供上了三牲與粢盛,巫祝陳覺在天明之時已經開始祭神。除了祈福祥,求永貞,此次祭神,更是為了問吉兇,以求鬼神護佑趙統百戰百捷。

陳覺是近年頗負盛名的巫祝,此次民亂與關東大旱據說他都曾提前預料,民間也傳他醫術高超救人無數。

他在祭台之上以舞降神,口中念念有詞,祭台四周的將士們則始終緘默,無人敢出聲打攪。

將士們跟隨趙統出生入死,每個人都想求一份心安,倘若祭祀過後能請來鬼神護佑,也能讓士氣大振。

薛鸝只能站在遠處瞧上幾眼,只見遠處的趙統同樣肅穆而立。

祭神之禮持續了許久,將近正午之時陳覺才停下,而後又拿刀宰殺了捆好的公雞與紅鯉。

薛鸝被凍到麻木,早已無心去看祭禮,正側耳聽趙郢與她說話,卻聽到人群中傳來竊竊私語,踮腳想去看發生了何事。趙郢索性將她抱起來,讓她坐在自己肩上。

薛鸝扶穩後,此時再去眺望,正好見到陳覺高舉手臂,掌中握有一塊碧色玉石。

玉石上沾染的魚血還在往下滴落,他跪在祭台之上,雙手托起那塊碧玉,高聲呼喊:“齊室已死,豫王當興。吳女得子,天下太平!”

呼喊聲響徹無比,口中所言更是振聾發瞆。

紅鯉腹中藏有玉石,赫然便是神靈給予的指引。

趙統駐守豫州,素來有豫王之稱,此話已是料定他將取代齊國正統皇帝,立下不世之功。

軍中嘩然一片,除卻振奮人心的前一句,後一句更讓人心中疑惑,紛紛猜測吳女是何意。

托著薛鸝的趙郢卻身子一僵,忙將薛鸝放下,驚愕道:“真是奇了,這陳覺竟有幾分能耐,能請來祥瑞……他後半句是何意義,什麽吳女?“

趙郢顯然將薛鸝祖籍都忘了,她沒好氣地扭過頭,不耐道:“沒聽清。”

而趙統已然上前,恭敬道:“請先生明示。”

陳覺立於風雪中,僵立的身軀像一根枯朽的幹柴。他將手中的碧玉獻上,嗓音嘶啞道:“吳地有一女,既為禍水,亦是福瑞,吳女腹中之子,乃是中央大星,天之大將也,可承大業,興天下。”

趙統面色嚴肅,薄唇緊抿成出一個冷冽的弧度,他接過玉石端詳,上方果真篆刻著四列小字。

“先生是指,我軍大功定成?”

“此乃神祝,大王乃是天命所歸。”

趙統恭敬行下一禮後,才轉身面向將士,而後不等他開口,軍中將士齊聲高呼:“齊室已死,豫王當興。吳女得子,天下太平!”

新年第一日,祭神請來了祥瑞,將士們身心振奮,齊齊高呼聲振林木。

而後眾人又紛紛議論起吳女是誰,直到趙統大步走向薛鸝,而趙郢一把拉過薛鸝擋在身後,警惕道:“阿爹這是做什麽?”

陳覺此時也注意到了躲在趙郢身後的女子,他一步步走下祭台,朝著他們走近。

薛鸝面露惶恐,問道:“義父這是何意?”

趙統面色冷凝著,掃了她一眼,而後回頭問陳覺:“先生,我營中正好有一位吳女,她曾令名士魏蘭璋與梁樂安反目,這寓言所指之人……”

薛鸝惱怒道:“休要聽那妖人蠱惑,什麽禍水,分明是他妖言惑眾……”

“住口”,趙統冷聲呵斥。“此乃天降祥瑞,不得胡言。”

陳覺睨了她一眼,繞著她走了一圈,而後才開口道:“禍水還是福瑞,全憑大王的意思。”

趙郢沉默已久,終於忍不住出聲質問道:“我與鸝娘早已心意相通,倘若她腹中之子能繼大業興天下,我身為世子又算什麽?”

此話一出,聽者又是一陣唏噓。

陳覺笑道:“寓言中並未點明是何人之子,世子又何必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