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4頁)

“你倒想得好,你嫁一場人,把人老幾輩人攀帶上給你幹活兒,你娘聽了你這話,定要揍你這個胳膊往外拐的閨女……”

“爺……”

站在屋裏,都能聽見外面老爺子調侃孫女,以及福兒撒嬌的聲音。

衛傅苦笑道:“真是太勞碌爺他老人家了,姐夫你也辛苦了。”

劉長山渾不在意道:“辛苦啥,萬事開頭難,等把局面穩定下來,後面就容易多了。”

只希望如此吧。衛傅想道。

.

萬事開頭難,處處都是事。

但顯然這些事是目前沒辦法一蹴而就的,只能一樣一樣的解決,一樣一樣的來。

第二天老爺子就帶了五個軍漢走了。

臨走時,福兒給了老爺子一千兩銀子。

這算是她手裏所有現銀的一半,買人肯定用不了這麽多銀子,但人買回來,不是當奴隸使喚的。

除了裝點門面,只有對下人好,才能獲得真心實意的回報。所以不光要管吃管住,還要添置棉衣皮衣及各種用物,甚至是簡單的兵器。

而老爺子也說了,真正的好人口都不便宜,但這種人口要價貴的同時,後續回報也高。因為武力高,至少不會比劉長山手下的那批軍漢差,買回來就能用。

至於為何有這般武力的人,會在人市上被販賣?這些老爺子沒細說,而且他也說了,不一定能碰到。

由於這一番話,福兒摳摳索索,又從自己的寶貝裏摸了幾顆珠子給老爺子,讓他在墨爾根若看價錢合適,就把這幾顆珠子賣了。

僅憑她手裏那點現銀,是絕對幫不了衛傅鋪開這麽大的攤子,所以還是要動用寶貝。

本來這些珠子她是留著以後給大郎娶媳婦用的,拿出來時可把她心疼壞了,連道以後大郎娶媳婦沒聘禮了。

衛傅又是哭笑不得,又是心疼地承諾她,以後一定給她補上,肯定不讓兒子娶媳婦沒珠子當聘禮。

若是大郎懂事又會說話,肯定會說娘不是收了我的金子,說以後給我娶媳婦?

反正在福兒這,萬事都是為了大郎以後娶媳婦,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吝嗇和摳門。

不過衛傅這番話也不是沒用的。

由於他這番話,福兒一咬牙一狠心,把剩下的珠子都拿出來了,還讓衛傅承諾她,以後都給她補上。

其實這就是夫妻二人的小情趣,旁人無法理解。

別看福兒嘴裏抱怨,其實來之前,衛傅就看到她專門把當初給母後給她的聘禮箱子帶來了。

為了什麽,不言而喻。

只能說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福兒還讓老爺子回來時給她帶些器具回來。

具體是什麽,衛傅暫時還不知道,只看到她拿了個小冊子去找老爺子說話,兩人關著門在房裏說了很久。

.

隨著老爺子的離開,官署沉寂了下來。

而隨著‘毛總管’搬出官署,雖暫時沒人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但這動靜都落在城裏有些有心人的眼裏。

既然搬出來了,就說明是落了下風。

所以許多人都還在觀看後續,想看看這位新安撫使大人接下來會做什麽。

是又一個‘毛總管’,還是真打算像他說的那樣為當地做點實事,而第一步就是拿那些馬匪開刀?

連續多日,官署從表面上看去都與往日無異,大門還像以前那樣緊閉著,但在少有人注意到的後門,有不少百姓偷偷前來找衛傅遞交訴狀。

說是訴狀,其實就是口訴,因為當地有很多百姓都不識字,於是衛傅還得充當書辦,用筆寫下來。

寫完了,復述一遍給百姓聽,確認無誤了,讓百姓在上面畫押。

衛傅也不是一並都認領下來,雖為了保證百姓不被報復,刻意不公開,但也不是聽百姓說什麽就是什麽。

一般都需要佐證,或是通過他自身的經驗來觀察,判斷來告狀的人有沒有說謊。

判斷人是否說謊這點,是曾經教過他一陣子,在刑部做過尚書的一位老大人教他的。

老尚書在刑名上幹了一輩子,經驗豐富,當時幾部尚書和翰林院的大學士,都擔負著給太子講經的任務。

還是輪班制的,必須要來。

老尚書考完科舉後,四書五經就被他扔到角落裏去了,幾十年都沒再摸過,讓他給太子講經?

講什麽經?

於是他便給太子講刑名上的事。

為了在儲君面前顯示一番老夫除了不擅長講經,其實還擅長許多別的,他特意把自己會的一些東西交給了太子,美曰其名學好後,頗有大用。

你想想,你作為儲君,日後的帝王,要判斷下面官員是否騙你吧?衛傅就是因為聽信了這點,很是用功學了不少。

等他學會後才發現,其實這些法門也沒有老尚書講得那麽神乎其神,這種判斷犯人是否說謊,是需要特定場景,還需要特定布置,用以日常的話,頂多只能起到一點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