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〇②個故事!(第5/6頁)

蘇清之皺眉思索,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清史了解得並不全面,除了知曉大概的清史,像清朝皇帝特別是清開國皇帝,如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等,對於他們的生平政績,蘇清之清楚,倒是他們具體有多少兒女,兒女又各自有什麽成就,蘇清之就不太清楚了。

反正,皇太極是有一位格格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最終康熙削藩,將姑姑老公、兒子整整齊齊的送去地府,百年後好等姑姑一家團聚。

“吳三桂、吳應熊,還有尚可喜、耿精忠,三藩說來倒是個麻煩。”

蘇清之穿著明黃色龍袍,站在繪制精致,懸空掛著的地圖面前。目光一直都落在雲南、廣西、福建三地。

不能說皇太極為了入主中原,和三藩達成的條件有錯,而是有限條件下做出最有利的選擇。雖說不答應三藩封他們為異性王,讓他們割據一方,還是能夠入主中原的。

可仔細一計算,就會發現得不償失。

大清自建立以來,一直有‘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無意中卻透露一個事實,八旗人少,雖說個個驍勇善戰,實際上真想完完全全憑借武力取代大明入主中原,天方夜譚。

記得不知道哪一世的玄學者曾說過,大清能取代大明統治中原腹地成為最後的封建王朝,完完全全是天時地利人和,就跟當初真·天道之子劉秀和篡漢的王莽‘真王決鬥’時,就是走的天降流星助陣路線。

稍微讀一點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大明後期,是小冰川時代的爆發期,天氣陡然變得酷寒。天災叠起,再加上吏治**,**不斷,多方面因素才造成了大明滅亡。

而是大明不是亡於大清,而是亡於李自成手。李自成攻打進北京城,崇禎吼出‘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話語,就煤山上吊。

仔細算來,大清還真就占了李自成的大順軍,惹怒了吳三桂的便宜。沒有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以清兵之力剿殺大順軍’的行為,還真就沒大清什麽事兒了。

仔細想想,大清還真就被天道光輝所籠罩,集氣運為一體的天道之子啊。

“哦,想起來了,是十三皇妹,封號好像是和碩恪純長公主,當時汗阿瑪早已仙逝,後宮真正做主的是孝莊文皇後,應該是她出於政治考量,將十三皇妹嫁給吳應熊的。那麽,朕現在年齡小,哪怕表現得再聰慧,都會被人看輕,所以三藩啊,要不就按照孝莊文皇後所顧慮的政治因素,將十二皇姐、十三皇妹、十四皇妹分別嫁往雲南、廣西、福建三地?反正歷史上,皇太極的女兒大多都英年早逝,雲南、廣西、福建三地,環境再怎麽惡劣,都比不上漠北、漠南來得好吧。”

這麽想著,蘇清之搓了搓下頜,笑得格外的意味深長。

“《碧血劍》有了,《鹿鼎記》應該也會有吧。那個時候,我多少歲來著。”

說來蘇清之和愛新覺羅·福臨只相差幾個月,又搶了‘順治帝’的稱呼,說不得愛新覺羅·玄燁會成為他的兒子。反正所謂的董鄂妃,這一輩子定然會成為福臨的親王福晉,而佟氏等等,好像蘇清之並沒有娶佟佳氏為皇後的**。

嘖嘖所以,康麻子還真就不一定是他的兒子了?

蘇清之連連‘咦’了好幾聲,殿門外候著的總管太監,還真以為蘇清之是遇到了什麽難以理解的問題,忙出聲高呼了好幾聲的萬歲爺。

太監別看年輕,二十歲左右,卻是前明留下的‘遺產’,很是機警。從盛京老家搬來紫禁城居住,順便接受前明留下的大量‘遺產’後,這位王總管就被派遣來伺候蘇清之。

對他,蘇清之還挺滿意的,因此王總管一出聲,蘇清之也沒有生氣,而是擺擺手詢問現在多少時辰了。

王總管回答快臨近中午了,蘇清之便吩咐傳膳。用完膳後,又去了慈寧宮一趟,陪坐鎮後宮榮升太上皇後的哲哲說了一會兒話,這才回幹清宮。

下午是上課時間,別看蘇清之現在繼承了大寶,成為少兒皇帝,還是得學習。而且是滿蒙漢三門語言,騎射書法,都得學習。蘇清之哪怕表現出多智近妖的智慧,依然未能逃過學習。

用遠在承德避暑山莊,與海蘭珠過著神仙眷侶生活的皇太極的說法,為帝者,文武雙全只是基操,最主要的還是得多才多藝,不管是民生還是政務都要懂,最忌諱似懂非懂,還偏偏要獨斷乾坤。

最終只會成昏君,而不是明君。

今日課程滿文以及騎射,滿文學習一個時辰,騎射則在校場學了將近兩個半時辰。結束學習後,天色已經開始黑了。黑壓壓的,感覺很快就會來一場風雨。

事實上也是,大約晚上9點半的時候,細雨淅瀝瀝的下了起來,配合徐徐吹著的春風,乍暖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