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〇②個故事!(第4/6頁)

要說大玉兒心中沒有失落那是不可能的,可更多的卻是悵然,卻仿佛只要海蘭珠在,海蘭珠和她所生孩子會得到皇太極的深愛和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很快,大玉兒連悵然若失都沒了。蘇清之登基之後,除了按照皇太極的授意,大肆給皇太極‘留’下的後宮封位外,還給異母兄弟們封爵。

而和皇太極臨帶著海蘭珠去承德避暑山莊之時交,留下的交代不同,異母兄弟們一律封王。只不過蒙古妃子所出的異母兄弟們,封的是親王,而滿姓嬪妃或包衣旗的庶妃所出阿哥,都是郡王。

老實講,蘇清之是真心覺得給蒙古妃子所出的阿哥們封親王還世襲枉顧,卻只給庶妃所出的皇阿哥封輔國公,所以唄,蘇清之選擇‘則中’一下,蒙古妃子所出的異母兄弟們封親王,沒有世襲枉顧;滿妃庶妃所出的異母兄弟們封郡王,同樣不會世襲枉顧。

如此則中,不管其他人是不是很滿意,反正蘇清之是十分滿意的。

另外,歷史上登上攝政王寶座的多爾袞,則和其他皇太極的得力幹將,成為輔臣,輔佐少年天子盡快執掌權柄。性質上與歷史上順治去世之前給真·七歲登基的康熙所安排的四大輔臣一樣,唯一不一樣的,只是皇太極是禪位,而順治則是痛失所愛又感染了天花,只能嗚呼哀哉等死。

一個還健在,只是因為身體緣故離京;一個則是去世,將主少臣壯的問題交給中年守寡晚年喪子的老母親孝莊文皇後,仔細對比,其實兩者的性質看似一樣,實則並不一樣。

何況蘇清之不是真正的小孩,不需要像康熙那樣,要和上了年齡的祖母事事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最起碼,蘇清之不會如康熙那樣,為了皇位穩固,和老奸巨猾的索尼達成某種默契,迎娶赫舍裏氏為後。

對於蘇清之來說,不管是哪一世都不會有值得他犧牲自我,才能成就的霸業。

對於為帝者來說,婚姻只是用來錦上添花罷了,只有真正沒有本事的人,才會利用姻親關系登上皇帝寶座的廢物點心,才會深以為恥,想將勢弱時不得已的妥協完完全全的抹平。

公元1646年,是一個平年,這一年,正式改年號順治。

是的,順治。

禮部官員擬定的年號,意在‘順利統治’,算是歷史驚人巧合的勝利吧。

對此,蘇清之看得十分平淡,倒沒有尋常人可能會有的矯情。

順治帝就順治帝唄,仔細想想,還挺好聽的。

接下來,大事件依然如歷史所記載的那樣,保持驚人的一致,哪怕蘇清之比歷史上的愛新覺羅·福臨晚了兩年成為順治帝,如今是順治元年而不是順治三年。

2月,湖北鄖陽南明將領王斌,率三千余人響應大順農民軍起事抗清。

以房縣為據點,樹明帥大字黃旗於老寨頂上,並設立中軍旗鼓千把等官,占據了遠近各寨。另外,王斌還派遣了兒子與李自成有過聯絡。

不過沒有後文,估計沒有達成利益上的一致。

到了三月初一,臨近蘇清之8歲生辰的時候,清鄖襄總兵官王光恩發來捷報。王光恩調集重兵攻破王斌的大本營,擒殺王斌及三百六十余名抗清兵士。

隨後不久,就任吏部右侍郎的金之俊奏請,說當變通明朝進士授官制,使得“政體人情,俱得其平”。

現在大清入關,一切規章制度都待完善,不光只有進士授官制度需要變通,想了想,蘇清之決定聽從文武百官以及以多爾袞為首的輔臣,按照歷史所記載的那樣,做出以下措施。

新過士除一甲外,二甲前五十名選部屬,後二十名選評博中行;三甲前十名選評博中行,十一名至二十名選知州,二十一名至七十名選推官,其余盡數選為知縣。

隔了數日,又下令舉辦開國以後的第一場科考殿試。

蘇清之成為皇帝後,除榮升母後太上皇後的哲哲住慈寧宮外,其余嬪妃,包括大玉兒在內的太妃,都住在與慈寧宮一院之隔的慈安宮。

皇子阿哥們,除了如授封和碩武親王的豪格以及剛剛成年不久,授封和碩舒親王的葉布舒、授封和碩裕親王的碩塞,都出宮建府另居外,其余未成年皇阿哥,哪怕都得了親王、郡王位,都一起住進了東三所。

與之對應的則是未出嫁的格格們,都一起搬進南三所。只得成年之後,嗯,非必要和親蒙古。

蘇清之從來不覺得,兩國邦交需要姻親來維持,而是要看誰的拳頭大。只要清朝廷國力強盛,態度強硬,完完全全可以要求蒙古每隔幾年送女子入清,而不是大清回回大批量的送公主格格、鄉君、縣君和親蒙古。

“對了,我記得嗯,我某一位妹妹,好像嫁給了吳應熊,好像是《鹿鼎記》中,建寧公主的原形。皇十三妹,還是皇十四妹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