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永康帝身體恢復以及六皇子將要進兵部的消息,很快就在朝野上下傳開。

霍謹博得到消息後松了口氣,永康帝的身體恢復,那他就不用著急了,他一貫謹慎,匆匆忙忙去認親本就不符合他的性格,之前是沒辦法,現在不用著急,可以好好計劃一番。

現如今六皇子進兵部,如今就形成了二皇子,六皇子和九皇子三足鼎立,以二皇子一系最有實力,但永康帝一日不立儲,大家就都有機會。

何況大皇子如今倒台,他那一系的支持者必然會倒向三位皇子,最終誰勝出誰也說不準。

其實,按照皇位繼承制度來說,霍謹博才是最有資格的,他是皇後的兒子,是中宮嫡子,眾多皇子沒有一個人的身份能越過他去。

但永康帝不是個囿於制度的人,在他心裏衛國的百姓和未來更加重要,霍謹博若是沒能力,他身份再尊貴也沒用。

可其它皇子或許不會這麽想,以前大家都是庶子,爭儲的機會均等,霍謹博一出現,就如同黑暗中的燭火一般顯眼,很難說不會被群起攻之。

基於種種考慮,現在不是認親的好時候。

霍謹博現在要做的是多做出些成績讓永康帝看到,逐漸加深永康帝對他的印象。

他一直覺得自己主動去認親不如讓永康帝自己發現,這其中有很多謎題沒解開,霍謹博沒能力調查十八年前的事,但永康帝可以。

至於如何讓永康帝發現,霍謹博再次陷入沉思,這一點得好好想想。

……

永康帝無疑是個勤勉的皇帝,他的身體剛剛好轉就想恢復每日一朝,但這個想法剛提出來就遭到一致反對。

太醫們輪流給永康帝把脈,得出的結論是永康帝的身體雖然康復,可他現在畢竟年邁,還是不能過度勞累,否則會有病情復發的可能性。

病重了一次,永康帝變得惜命很多,既然太醫們和大臣都反對,永康帝便沒有再堅持,繼續維持五日一朝。

時間進入永康三十一年九月,天氣終於變得清涼些,不再是那種快把人烤熟的酷熱。

朝堂內外都在欣喜於永康帝身體好轉,一派和諧的氛圍卻被一份八百裏加急的奏折打破,在朝堂激起劇烈水花,引起滿朝轟動。

一份來自慶南的急報在深夜抵達京城,守城門的守將一聽是急報立刻打開城門,送信人穿過京城的各個街道到達宮門口,半柱香後,這份奏折就呈到永康帝的禦案上。

緊接著,數道口諭從宮裏發出,永康帝著幾位皇子以及正三品以上官員皆到勤政殿見駕。

眾人在睡夢中被驚醒,急忙忙趕到勤政殿,見到永康帝才知發生了何事。

慶南的安州和慶州發生大規模旱災!

其實從三年前開始,兩州之地就很少再下雨,糧食逐年減產,百姓的存糧皆在這三年被消耗,越來越多的百姓因為交不起稅,選擇逃離。

本來這事在三年前就該上報朝廷,但兩州的官府為了自己的政績,故意隱瞞不報,在上繳稅收時,故意用商稅填補農稅來粉飾太平。

慶南布政使在收到周澤德的書信後,便想著手調查兩州的稅收,可那時正值秋收,慶南布政使被瑣事耽擱了數日,等他騰出手去調查此事,慶安兩州已經因為旱災顆粒無收,百姓的存糧又消耗得一幹二凈,一時間災民四起,場面瞬間失控。

兩州的官府知道這事瞞不住了,立刻向上報告求助。

可災民的數量實在太多,哪怕各府縣已經及時開倉放糧,卻依舊是狼多肉少,支撐不了多久。

慶南布政使不敢耽擱,讓人八百裏加急將事情如實稟告,請求朝廷盡快撥下賑災糧款。

永康帝面沉如水:“都說說吧,該怎麽處理。”

慶安兩州的官員失職這是毋庸置疑,但現在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賑災。

左相柳修嚴率先開口道:“皇上,當務之急是從慶南各州調動儲備糧運往慶安兩州賑災,暫且先安撫災民的情緒,然後盡快派一欽差護送賑災糧款前往賑災。”

兩州之地的百姓何其多,而且賑災並非一日之功,僅各州的儲備糧根本不夠用,朝廷必然要從國庫撥銀子。

柳修嚴說完,永康帝便看向周澤德。

周澤德出列道:“皇上,此時正值收稅之際,稅銀還不曾運到京城,若僅靠國庫存銀,恐無法湊夠賑災糧款。”

百姓交稅的銀子一般是碎銀,收稅的官員需要把所有碎銀熔化重鑄,之後才會運到京城,由戶部登記入庫。

二皇子納悶道:“父皇素來節儉,近些年來打仗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國庫按理說十分充足才是。”

周澤德解釋道:“這些年來朝廷一直在加固淮河河堤,每一年都是一筆極大的支出,直到前幾年淮河河堤加固完成,國庫這才開始變得充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