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4/4頁)

不一會兒,親自端出兩盤涼菜。

一道是乾隆白菜,一道是素什錦,都是很地道的京市風味。

丁靈嘗了一筷子乾隆白菜,這菜說簡單也簡單,就是用調好的麻醬拌大白菜,但說復雜,也挺復雜的,想要把味道調和的恰到好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京菜館子不是做的太酸,就是做的太甜,要不就是選的白菜品質不好,平白砸自己招牌。

丁興海這乾隆白菜,則沒那麽多問題,白菜用的是新鮮的黃心白菜,清甜脆嫩。麻醬也調得恰到好處,裏面加了醋、白糖和蜂蜜,吃著清爽開胃。醬汁的濃稠度也很好,不會過於厚重,也不會太稀,剛好完美的掛在每一片菜葉上。

丁靈又夾了一片,不太確定問:“您是不是還加了一點芥末?”

“你這舌頭挺靈的。”丁興海點頭。

其實傳統的乾隆白菜,是不加芥末的,總有人說加了芥末不正宗,那就不是乾隆白菜,該是芥末墩兒了。

但丁興海在設計菜單的時候發現,店裏還是少幾款清口的小涼菜,在麻醬裏加少許芥末,可以讓這道菜更加爽口解膩,也和整體菜單更加搭配。

“挺好的。”丁靈覺得這樣改良可以,還安撫丁興海一句:“您也不用太緊張,畢竟您這也不是傳統京菜館,老丁家常菜嘛,吃的就是老丁自己的口味。”

“說的對。”丁興海指指旁邊那道素什錦,“你們再嘗嘗這個。”

其實還沒嘗,丁靈就發現了不同,這裏面沒有面筋,而是用了口感更蓬松的豆腐泡,味道也比平時吃到的素什錦更淡一點,略微有一點點偏甜。

算是京市素什錦和海市烤麩的融合版本。

接下來的熱菜,丁興海就沒去自己端,店裏的服務員從後廚送過來,介紹了一下菜名後,就退到一旁。

這裏的服務員統一穿著白底紅紋的工作服,看著清爽又利落,服務的時候表情親切,卻不會過度熱情,距離感把握的剛好。

先上來的是醉壇子、寶塔扣肉、荷塘月色。

醉壇子只要按照制作步驟嚴格執行,出品的味道幾乎都一樣,丁靈嘗著這一壇和過去丁興海在家裏做的沒什麽不同。

寶塔扣肉刀工不錯,能看出來丁興海請的廚師水平不低,還原度在九成以上。

至於那道荷塘月色,就是清炒荷蘭豆、藕片,還加了一點西芹、百合和黑木耳。炒菜的火候把握的挺好,完全熟了,卻還保留著脆嫩的口感。

接下來就要上這頓飯的重頭戲了,裝在大砂鍋裏的“獨占鰲頭”一上桌,就占據C位。

緊接著還上來另一只砂鍋,這鍋裝的是一整只鴨子,鴨肚塞得鼓鼓囊囊,用服務員送上來的小餐刀輕輕一劃,就能看到,裏面是混著青豆、鹹肉和菌菇丁的糯米飯。

丁靈仔細分辨了一下,這裏用的菌菇竟然是先前在東北菜館吃到的榛蘑。

“這是不是您上次做榛蘑飯找著的靈感?”

丁靈問:“您給這菜起名字了嗎?”

“起了。”

丁興海有點尷尬地輕咳了一下,接著報出這道菜有些浮誇的名字。

“老丁神仙鴨……”

丁靈回憶了一下上次吃榛蘑飯的感覺,那種將菌香完全融合進米裏的口感,確實是神仙來了也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