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4頁)

【啊,我知道鈴鐺現在在哪裏了!相傳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求丹煉藥,丹沒煉成,卻偶然煉出了豆腐,鈴鐺現在就在這個典故的發源地對不對?】

【我聽說過這裏誒!不過豆腐宴真的會好吃嗎,都是豆腐做的,聽起來就很寡淡啊……】

丁靈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但向她推薦這裏的人,對豆腐宴的評價都很不錯,而且單看這幾道涼菜的賣相和聞起來的味道,這家店廚師的手藝應該不差。

她轉了轉桌上的圓盤,先將兩道涼拌菜轉到面前,各自舀上一勺。

小蔥拌豆腐就是傳統的味道,帶著豆香和小蔥的清香。香幹拌馬蘭頭,則稍微帶了點酒味,兩道菜吃上去都很爽口。

“味道是不錯的。”她又夾起一塊鮮豆皮,豆皮被切成了約莫一厘米寬的細長條,往料碟裏稍微蘸一蘸,吃進口滿是豆制品的醇香。

這菜突出的不是調味,就是食物的原汁原味。

豆皮當真稱得上一個“鮮”字,和平時超市賣的鮮豆皮不一樣,這個鮮豆皮真的是新鮮制作出來的,上面還帶著點溫熱的氣息。

“這個豆皮很鮮嫩,香味很純粹,口感是細膩絲滑的,吃上去有點像是豆制品做成的面條,吸溜一下就能滑進口中。”

丁靈給大家表演了個“吸”豆皮,可以看出,豆皮真的很滑嫩。

【哇,這豆皮看著也太嫩了吧!拋開味道,這麽鮮嫩的豆皮我也挺想試試的,估計不蘸調料都能好吃。】

【剛在超市外送看了,我這裏沒有這種鮮豆皮,只有幹的,誰能說說這個在哪裏能買到?】

【賣豆制品的店裏應該都有吧,大超市肯定也都有,但應該不是鈴鐺吃的這種現做出來的。哎,看得我也好想去徽省玩啊,以前老覺得徽省沒什麽好吃的,這幾天看鈴鐺發,沒想到還挺多!】

“徽省這邊的好吃的是有蠻多,我們這幾天嘗到的,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丁靈和彈幕裏的粉絲們聊著。

陸續又有新菜端了上來。

有用澄粉做皮的豆腐面圓子,有裏面裹著肉餡的吉祥豆腐卷,還有可以蘸醬吃的豆皮和撒子,以及吃上去酥酥脆脆的金絲豆腐蝦。

但這在後面兩道菜的對比下,都只能算作“開胃小菜”。

當後面這道,盛放在潔白器皿裏,盛開如菊花般形態的豆腐羹端上桌時,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驚嘆的聲音。

“這是菊花豆腐,是我們這裏的代表菜之一,還曾被列入招待外賓的菜單中。”服務員介紹道。

這道菊花豆腐盅,湯底是清澈透亮的,裏面是一塊切成菊花樣子的豆腐,浸泡在湯汁裏,宛若一朵盛開的菊花。

菜品的實物比先前在菜單上看到的還好看,光這麽看過去,就像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這道菜實在是太考驗刀工了。

丁靈覺得,哪怕讓丁興海來切,都切不出這種樣子。

後廚這位大師傅的刀工,至少是練了好幾十年才練出來的。

丁靈拿著勺子,都有點不知該從哪裏落了,她實在是不想破壞這件藝術品。

但一道好菜,不光是用來看的。

她從最邊上舀了一勺豆腐。

入口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嫩”,緊接著便是“鮮”。這道菜的湯底用的是雞湯,但把雞湯裏的油完全撇幹凈了,只留下了雞湯的鮮,卻沒有絲毫一般雞湯會有的油膩,再配上一抿就化的豆腐,喝著十分潤口,給人種驚艷的感覺。

這道菜已經足夠引人矚目了,更有意思的,卻是下一道菜。

它有一道和豆腐由來典故相似的名字,叫作“劉安點丹”。

實際就是現場制作出的豆腐腦。

服務員親自演示,將豆漿點鹵後形成豆腐腦,之後再配上黃豆做的鹹澆頭,就能吃了。

現做出來的豆腐腦滑嫩鮮美,再配上店裏特制的澆頭,味道遠勝平時在早餐店裏吃到的豆腐腦。

直播間有不少觀眾,都是第一次看到制作豆腐腦的過程。

【原來豆腐腦是這麽做出來的,看上去也不難啊,我是不是可以以後熬了豆漿,在家裏自己做呀?】

【理論上可行,但你做出來的一定沒有主播吃的這個好吃,畢竟人家這裏是豆腐的發源地啊!】

【這個豆腐腦看著可真嫩,好像都不用勺,直接端著碗喝就行。好想嘗嘗啊。】

現在已經陸續上來了十幾道豆腐菜,豆腐宴已經接近尾聲,只剩下最後一道菜和兩道小甜品,就上齊了。

當這最後一道菜端上來,彈幕上發出不少問號。

【這是菜?不應該是主食嗎?】

【這是餃子吧?】

“沒錯,這道菜是豆腐餃子。”丁靈用勺子舀起一只,這個豆腐餃子並不是豆腐餡的餃子,而是用豆腐做外皮,包裹住裏面的肉餡,端上來時浸泡在清湯裏,看上去真跟平時吃的水餃長得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