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3/4頁)

魚嘛就只做了一條,但紅燒肉和四喜丸子,丁興海都是做的滿滿一鍋,一個盤子裏都盛不下。

這會兒三道菜上桌,剩下的丸子和紅燒肉呢,還跟鍋裏放著呢。

丁興海:“可以分給現場觀眾嘗嘗嗎?”

當然可以。

觀眾們都眼巴巴等著呢。

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好了筷子和一次性小紙碟,端著鍋下去,給現場觀眾分發紅燒肉和丸子。

現場觀眾有六十人,每人都分到了一些。

蔣台長是江南人,大學畢業後才留在京市,他的飲食口味也屬於南北結合的,既保留江南人的特點,又容納了京市的一些習慣。

丁興海這道紅燒肉,就有點南北結合那個意思,特別合他口味。

紅燒肉搭配的小土豆和小鮑魚,也都很好吃,土豆粉粉面面,和肉一樣一抿就化,鮑魚味道鮮美,口感彈牙,上面還吸附了一些紅燒肉的滋味。

蔣台長吃得不由感慨,“要是配上一碗米飯就好了。”

他閨女也跟著點頭,“是啊,這個丸子也很好吃,裏面不全是剁得特別碎的肉餡,還有一些大塊肉粒,吃著特別過癮,要是拌飯吃肯定更香。”

就是每人分到的太少了,根本不夠吃。

要是能一樣來上一盤,再就上香噴噴的白米飯一起吃,那可就太好了!

這樣的想法,幾乎在場每一位觀眾心中都有。

就連欄目組導演也不例外,他也嘗了一塊紅燒肉,和一小口四喜丸子。

丸子倒是還好,沒有什麽特別的感覺,那塊紅燒肉卻著實令他驚艷。

他忍不住想,要是能有一塊剛蒸好的白面饅頭,把紅燒肉夾在裏面,肉的湯汁浸滿饅頭,一口咬下去,該有多麽的滿足?

“這位丁先生說他以前是開飯館的?”

導演想起剛才台上說的,深深嘆一口氣,“哎,他咋現在就不開了呢?”

要是還開著,他還能去店裏飽飽口福!

同樣的疑問,台上的主持人也問了出來。

“您的手藝這麽好,怎麽就不開店了呢?”

主持人小朱對丁興海做的紅燒肉贊不絕口,直呼要是丁興海的店還開著,他一定每周都去,他最愛吃的就是這種濃油赤醬的紅燒肉了。

主持人小雪則更喜歡那一道松鼠桂魚。

魚肉炸的外脆裏嫩,裹上酸甜可口的醬汁,裏面還沒有小刺,吃起來既美味又方便。

她也附和小朱剛才的話,“是呀,丁先生,您的飯館要是還開著就好了,我一定帶台裏的同事一起過去吃。”

節目錄制到最後,丁靈和丁興海一起沖著鏡頭拜了年,說了幾句吉祥話。

錄到這裏,也就算全部錄完了。

觀眾散得差不多後,節目組導演找過來,問了丁興海食品廠的牌子。

丁興海的飯館吃不著,那他生產的罐裝食品,總是能買來嘗一嘗的嘛。

丁興海報出老丁牌的名字,還說明天讓人來電視台送兩箱,給導演和工作人員們嘗嘗。

導演對這父女倆印象很好,額外多說了兩句,“丁先生,其實你的品牌也可以來我們台打打廣告嘛,像我們生活頻道的受眾人群就很合適食品品牌,廣告費也一點都不高。”

丁興海留了導演的名片。

回家路上,琢磨的卻不是打廣告的事兒,而是錄節目時大家不停說出口的“遺憾”。

那些誇他做飯好吃,可惜他不再接著開店的話,說得他心裏直發癢。

“閨女啊,你說以後有機會,爸再開個小飯館怎麽樣?”

“好呀。”丁靈也察覺到丁興海的心思,“您做菜那麽好吃,要是再開飯館,肯定很多人排著隊想去吃呢。”

不過現在的情況,到底是和過去不一樣了。

丁靈說:“您要是想開飯館,也不一定像過去一樣,可以規模搞大一點,這樣能容納的客人也更多。還可以看看爺爺以前留下的老菜譜,還原一些爺爺他們以前做的美食?”

丁興海聽得更為意動。

點頭說,“那我回去再研究研究你爺爺那些菜譜,開店的事不急,等我先把食品廠忙活完,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年前一般都是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尤其是生意人。

丁興海趕著要發年前的最後一批貨,回廠裏盯著去了。

置辦年貨的事,便全權交給丁靈。

宋熙和聽說後,自告奮勇來給女朋友當司機加拎包小工,陪她一起逛街采購。

兩人先去了家附近一家大型超市。

“瓜子、核桃、開心果這些都要的,我爸還愛吃松子……”

丁靈一樣樣往購物車裏裝,她年夜飯要去舅爺爺那邊吃,除了家裏要辦的年貨,還要準備些帶去舅爺爺家的東西。

光是各種堅果,就裝了十幾罐。

米面糧油這些,兩家都是不缺的,丁靈直接略過這塊兒,往前逛,又往推車裏轉了些零食、巧克力和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