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頁)

她的話說得有些戳人心窩子,可折枝卻並不在意,只是輕輕移開眼,挑簾去看街面上的情形。

畢竟再過幾日,她便要離開桑府。也不必再顧忌著彼此的顏面,小心翼翼地說話。

仿佛只要想到這,連拂面而來的夏風都變得怡人,似已漸漸覆上了初秋時的溫涼。

她沒看見柳氏驟冷的神色,只看見朱雀長街上,軒車艱難穿過了人潮,一踏出街口,馬蹄便轉為輕快,一路往桑府的方向行去。

大抵小半個時辰的光景,軒車於府門前停落。

折枝將還睡著的桑青瑣抱起,交給等候已久的馮姨娘,便獨自回了沉香院中。

半夏與紫珠正等在月洞門外,遠遠見折枝過來,便慌忙迎了上去,焦切低聲:“姑娘,不是說昨夜不設宵禁,怎麽耽擱到今日天明才回返?”

折枝一壁拿團扇擋著日頭往月洞門內行去,一壁輕聲道:“昨日萬壽節上陛下遇刺,宮中盤查刺客,將宮門下鑰。今日盤查完畢,這才放行。”

半夏與紫珠皆是一驚,連聲音都變了調子:“刺客?那陛下——”

折枝放輕了語聲:“哥哥與我說起,陛下並未傷到要害,只是些皮外傷,已由崔院正包紮上藥。今日一早,金吾衛盤查過後,便也準時將各府家眷放行,想來應當是無礙。”

半夏與紫珠這才將懸著的心放下,視線也隨之落在了折枝的身上。

“姑娘,您的湘水裙——”

折枝雪腮略微一燙,小聲道:“宮宴的時候驟然來了癸水,將裙面弄臟了。哥哥便替我尋了件同樣顏色的換上。若有人問起,你們定要一口咬死,說是同一件湘水裙,沒什麽分別。”

她說著,似是想起了什麽,又問道:“日前差你們去問攤子的事,可有眉目了?”

紫珠便答道:“奴婢四處打聽過了。說是外頭來的災民多是聚集在城東城隍廟那一帶。您若是要支攤,便支在城郊官道上。那處離災民近些,也有官兵把守,最為穩妥。”

說話間,三人已行至槅扇跟前,折枝便先挑簾進去,自屜子裏取出文房與賬本出來,這才又輕聲問道:“如今盛京城裏的米價都漲到什麽數了?”

說到這,半夏忍不住咋舌道:“這米價真是一天一個樣。曾經不過三四十錢一石,待南面旱災的消息傳過來後,陸續漲到七八十錢。今日一早奴婢再去問,每石已要一百錢了。可真是無奸不商。”

折枝亦有些驚訝,輕輕頷首後,提筆往宣紙上大略記下一個數,又將這些時日鋪子的進項略一盤點,杏花眸微微亮起來:“這些進項加起來,即便是還清哥哥的銀子,再將鋪子裏的首飾贖回來,也綽綽有余了。在荊縣中置辦莊子,想必也用不了這許多。”

她略想一想,又減去一個數:“那便再多勻出一成,統共兩成的米糧,一同拿去城郊舍粥。”

半夏替她將賬本收好,輕笑著道:“姑娘真是心善。”

折枝卻搖頭,輕輕彎眉道:“這筆橫財原本便是因天災而來,如今勻出兩成,還災民幾日的溫飽,原本便是分內之事,算不上善心。”

“好了,此事便這般定下,今日你們遣人將八成的米糧販出去,留下兩成,由王二夫婦雇人去城郊支三天舍粥攤子,分發給災民。”她說著便將兔毫擱下,起身往榻上行去:“我先往榻上小憩一會,待午膳前再喚我起來。”

半夏與紫珠笑應了一聲,雙雙打簾出去。

*

星沉月落,轉瞬間便又是一夜過去。

折枝起身洗漱罷,半夏便將備好的一沓銀票遞了過來:“姑娘,這是昨日裏販米糧的銀子。依著您的吩咐,將要還給謝大人的那份單獨分了出來。其余的便換成小數額的,留著我們路上花用方便。”

折枝擡手接過,點了兩遍數額,便往玫瑰椅上坐落,又打開了妝奩,將銀票暫且藏進妝奩的夾層裏。

而那些曾經當出去的首飾,此刻也整齊地放在了妝奩內,頗有些琳瑯滿目之感。

折枝的指尖輕輕拂過那些陪伴她多年的首飾,漸漸停留在一只檀木匣上,指尖微微一頓。

裏頭裝得是謝鈺送她的耳墜,整整十副,皆是做得玲瓏可愛,放在柔軟的鮫綃上,便如漫天繁星,熠熠生輝。

是每位姑娘都會喜歡的小物件。

折枝輕輕垂落羽睫,終是沉默著將妝奩闔上,再站起身來的時候語聲輕輕的,像是將心緒也如這耳墜一般壓在了妝奩底下:“半夏,紫珠。你們今日若是無事,便隨我一同去朱雀街上采辦些首飾回來吧,不必買昂貴的,得用的便好。還能順道去看看城郊舍粥的攤子。”

半夏與紫珠面面相覷,終是輕輕‘噯’了一聲,打傘引她往廊下去。

折枝將院子暫且交由喜兒守著,與半夏紫珠一同出了角門,雇車往朱雀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