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雞肋(第3/3頁)

沒錯,兼有帛之輕盈,比簡牘更便宜,這就是紙張注定會淘汰前兩者的原因啊。

不過,第五倫急令少府造紙,並非要立刻用來徹底替代簡牘木板,這可是足以載入文明史的大事,歷史上這個過程花了五百年,如今也非五十年潛移默化不可完成。

在第五倫的規劃裏,短期內,紙張不是用來給一般人寫字浪費的,而是作為武器來用!

宣傳的武器!

光有紙張還不夠,得與他令少府研發的另一項大工程,雕版印刷相配合才行。

因為魏王崇尚簡樸,不喜雕飾,少府中的木雕工匠差點失業,近來卻有了用武之地。但也是折騰了月余,他們發現梨木、棗木的木板最符合魏王的需求。而所需的墨也費時配置大半年,方有成效。

策論文章,被工整抄在紙上,粘貼在刨得平滑的厚木板上,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畫清晰可辨。

雕工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細心雕刻,隨著刻刀一點點遊走,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

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特制的墨,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用工具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於紙上。

等將嶄新的紙小心翼翼取下,吹幹後奉到魏王面前,相較於麻紙,更為結實的藤紙顯然更適合印刷。

第五倫看過後,實在是太粗糙了,只勉強滿意,工藝還得慢慢摸索改進。但作為宣發武器,批量印刷後散播到全城、各郡乃至於新占領的土地上,是完全足夠了。

遂將其傳到諸郎官手上,杜篤、伏隆等人看著自己的文章不用抄寫就出現在上頭,都頗覺驚訝,但也沒愕然到哪去,這原理跟印章也差不多嘛。

甚至還有嫌印刷途中,令本該空白處沾染墨跡,讓字變形模糊,感覺怪怪的。

但只有承宮,捧著這神奇的印刷品,竟忽然激動起來,朝第五倫再拜。

“承少子,你為何而拜啊?”第五倫詢問。

承宮手捧紙張道:“臣忽然想起過去在右扶風鄉中教授弟子時,常苦於無書可讀,數十人共觀一牘,亦或是聽臣口述,頗為不便。”

“而如今有了這兩物,若能夠將聖人之學印於紙上,一日可印無數,則假以時日,弟子人人皆有書看!”

縱是發達了,也不忘舊日弟子的難處啊,第五倫很滿意,他將承宮從四十幾提到前十,沒看錯人,遂將目光轉向其余人:“還有呢?”

杜篤想起家傳的大小杜律,應道:“若能將大王詔諭及律令印於其上,則可免小吏傳抄有誤,壞了大事。”

能名列前茅者沒有傻子,伏隆繼承了他父親老伏湛的政治敏感性,立刻就舉一反三。

乖乖,從考試到今日,魏王當真是一環扣一環啊,高,實在是高!

遂道:“若能將策論文章印於其上,傳於長安,遍及天下,令人閱讀傳誦,則無人不知,天命在魏,而漢家氣數已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