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正文完結

有了船以後, 即便專為水師建造的船廠尚在籌備中,衛山軍的水師訓練計劃也能正式提上日程,進行潛水、劃船以及船上戰鬥等訓練的同時,還能順便在海裏捕撈回更多的海貨。

吃不了的海貨, 盡量制作成幹貨, 讓衛山軍的庫房裝得的越來越滿, 京中的陳鳳琪和安常煦也收到了李常欣給他們寄回的各種幹海貨。

“奶,我打算用您提供的那些的海鮮菜譜,開家海鮮酒樓, 您覺得怎麽樣?”

雖然這些需要進行泡發後,才能吃幹海貨吃起來,大多都不如新鮮的海鮮味道鮮美,但是依舊很好吃。

他們若是開個價位較高,定位比較高档, 主打這些海貨的酒樓,應該能夠提升這些海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與價值, 在帶動消費的同時, 也能提升海貨的價格,為沿海百姓增加一些收入。

陳鳳琪知道他的想法, 點點頭道。

“你可以嘗試一下, 不過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中,開設一些專門售賣這些幹海貨的店鋪,在沿海漁村直接設收購點, 借此機會照顧安置一些退役將士。”

這樣一來,就能盡量避免那些漁民被壓價,肥了中間商現象出現, 切實起到可以幫助沿海百姓增加收入的目的。

讓當地官府負責收購,也是一個辦法,但是官府中人成分復雜,低層官吏大多都當地人,是人都有私心,難保不會出現以權謀私的現象。

像這樣,由店鋪聘用的員工在下邊定點收購,若是做得不好,或是處事不公,可以直接解雇,更加簡單方便。

“好,我回頭就安排下去,等到這事成功後,常欣那邊也能借機會賺些零花錢,她和她手下的那些人,應該會更有幹勁。”

自打李常欣在京郊大營帶頭發展種地養殖後,安常煦就下令,讓各軍可以根據自家駐地的情況,在不耽誤正常訓練與輪值任務的情況下,適當發展一下不會侵害與影響到周圍百姓利益的副業。

相應副業的收入,除了需要向當地衙門上繳一部分土地使用費外,都歸各軍所有,可用來給各軍改善生活,根據個人貢獻發獎賞,讓將士們可以增加點收入等。

只是賬目需要接受兵部與戶部的雙重審核,盡量防止貪汙與中飽私囊的現象出現。

最窮的定北軍,是此前縱然也有權享受這政策優惠,也沒什麽幹勁,依舊需要靠著朝廷撥發的軍資過日,吃不飽穿不暖,日子過得最差的一個軍。

直到李常欣去後,不僅帶著他們打敗大敵,還大力發展種植與養殖事業,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變得財大氣粗的典型。

這也是朝臣對參與叛亂的衛山軍不僅沒有被裁撤,還將他們調防到的東南沿海的事,頗為反對的原因。

不管是留在東河府,還是遷防到其它區域,衛山軍那麽多人,還能發展一下副業,去了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發展不起來的沿海地帶,就只能像之前的定北軍中般,因駐地周圍貧瘠,有政策照顧也發展不起來,完全需要依靠朝廷供養。

只要他們能在內陸為海產品打開市場,衛山軍接下來發展副業的前景肯定是更為廣闊,能夠有機會在的訓練之余借事業增加額外收入,對軍中將士而言,也是一個莫大的促進。

尤其是水下功夫訓練得越好,在海上捕撈的收獲肯定也會越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裏,朝臣們發現,繼樂陽郡主在定北軍時,皇上與南江書院合夥開羊毛紡織機械廠,帶頭開設羊毛紡織廠,組織商隊去北邊的蠻族,去大量采購羊毛、羊皮、牛皮等物資,與蠻族達成良好的通商合作關系後。

皇上又派人在全國各地開設海產幹貨店,明顯又是要幫沿海百姓,以及衛山軍提供增加收入機會的陣勢。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案例表明,皇上以商業手段幫助百姓,乃至駐軍解決收入問題的決定,非常奏效。

中正三、四年,安國中域三省的大半區域接連發生大旱,靠著朝廷近兩年在當地興修的水利,百姓的生活用水尚能勉強得到保障,可是地裏的莊稼卻面臨連續兩年顆粒無收的狀況。

在靠著朝廷撥放的救濟糧勉強裹腹,才沒有像以往遇上洪災與旱災般,出現大批百姓被迫流離失所的情況下,衛山軍向受災地區捐贈大批的幹海貨,引起全國百姓震驚。

當內陸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沒有失現肉自由的情況下,衛山軍以一己之力,讓中域三省的受災百姓吃上頓頓有魚肉的救濟糧,災後不僅沒有出現骨瘦如削的情況,還一個個面色紅潤,身強體壯。

眾人在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衛山軍在一般漁船到達不了的區域,相繼捕撈回多條體格十分龐大的大魚。

因為那些大魚的口感不怎麽樣,衛山軍平時遇上了,只要對方不主動襲擊他們,他們都懶得搭理,但是對正處受災中的百姓而言,絕對是既能活命,還能滋補身體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