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盤棋(第3/5頁)

最後半句話,楊修實在沒法說出口,因為那是“如果你袁紹覺得天子礙手礙腳,那麽袁術也會覺得皇帝礙手礙腳”。

而且你袁紹是目前不覺得礙手礙腳、過一兩年後把張燕、烏桓、河套五郡那些目前還沒瓜分完的反賊地盤吃幹抹凈之後,才會覺得礙手礙腳。

而袁術是現在就已經覺得礙手礙腳了。

劉備袁紹袁術,都覺得皇帝礙手礙腳,但第一個跳出來的會幫其他人做惡人!

潛台詞說到這個份上,袁紹已經懂了,也微微擡手示意楊修不用說了。

畢竟,“我將來也會覺得皇帝礙手礙腳”這種話,不好意思真的說出口,大家心裏明白就好。

袁紹嘆息了一聲,只是有些不甘,所以都沒過過腦子,換了一個問法:“誠如德祖所言,那曹孟德難道就永遠不會覺得今上礙手礙腳?”

楊修:“不會,因為曹操從未起過自立之心,而且當年成臯、滎陽之時,他公然說過‘諸公北面,我自西向’。此言在今上心中大大加分,曹孟德巴不得今上春秋鼎盛,因為天下其他諸侯肯定比他先忍不住。”

袁紹眼皮子一跳:該死!差點兒忘了!孟德小老弟那個狡猾之徒!當初他可是讓咱扮演擁立劉虞的惡人,他自己大大在長安的皇帝那兒刷了一波忠臣的名聲,他怎麽可能是跟自己對皇帝一個態度呢?

但這時候,袁紹忽然就發現自己陷入了兩難:跟自己態度不同的人,反而無法利用,而是要一直忍著,或者想辦法降服。倒是跟自己態度一致的人,才可以利用,誰讓自己就不喜歡皇帝一直幹下去呢。

利用了弟弟去出頭,最後卻要消滅弟弟,而且雙方還不接壤,消滅袁術的過程中,自己未必撈得到多少直轄地盤。反而曹操跟袁術接壤,真到了那一天,說不定曹操實際得利更多,悶聲發大財。

不利用曹操,卻也沒有借口對付曹操,曹操說不定還會非常積極主動想成為新的外戚,甚至接替董承,繼續把朝廷現狀維持下去——不得不承認,曹操是最適合擁立劉協的。

當然袁紹肯定不能容忍這一天的出現,哪怕皇帝死了都好,都這樣了,肯定要嚴防死守。

想到這一步,袁紹終於豁然開朗,自己腦補出了劉備派楊修跟他示好的深意:

要是皇帝死了,那他袁紹就可以名正言順擁立燕王劉和,跟新天子毫無芥蒂地、坦誠相待地、高效地挾新天子以令諸侯。

而到了那一刻……呵呵,若是劉虞還活著,劉虞稱帝,劉備說不定只能乖乖稱臣當個藩王。畢竟劉虞有大恩於劉備,劉備一輩子的仕途起點,在做到兩千石郡守之前,一路都是劉虞提拔他的,這份恩德怎麽都繞不過去。

可惜劉虞死了,袁紹還沒狂妄到覺得光靠區區一個劉和的面子,都能讓劉備稱臣。

那麽,最有可能的就是,如果真到了當今皇帝馭龍賓天、他擁立劉和的時候。

劉備也會撿漏稱帝!到時候,就像光武之世,諸多劉姓子孫紛紛稱帝,再爭天下了。當然從地盤上來看,袁紹擁立的劉和的地盤,應該對應光武帝劉秀時起兵的“光武據河內”,劉備的關中之地,反而對應的是失敗的更始帝劉玄的地盤。

當然劉備自己肯定不會覺得他對應的是更始帝那種垃圾,他肯定會自比“高祖保關中”,來對抗劉和的“光武據河內”。

至於其他諸侯,劉表或許等於劉盆子的地盤,外姓諸侯也會如光武之世時的公孫述、李賢等軍閥一般,或一時依附某個劉姓稱帝之人,或看準時機再正式自立。

袁紹畢竟讀過歷史,後面的他會自己腦補聯想。

“劉備這是暗示我,雖然他最終會是我的敵手,但目前我們卻依然還有共同的利益,要共同誘導天下向東西二帝的局面去走,在實現這一步之前,曹操這些人,反而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因為曹操是希望今上一直存在下去、並從中牟利的……

唉,有些人明明知道他最終是你的敵人,但目前這個階段卻不是!你還得對他好,跟他虛與委蛇合作!”

袁紹腦中很是混亂,好久才把這個“未來的敵人現在卻暫時還是朋友”的邏輯捋順了,簡直差點兒精神分裂。

玩政治的都太臟了。

他要是能開上帝視角知道後世歷史,那肯定會帶入到二戰末期,兩大陣營一邊要先想著“先把元首滅了,這是共同利益”,但一邊又得留著一手,時刻保持清醒意識到“元首被幹掉的那一刻,就是冷戰開始之時”。

袁紹郁悶糾結了好久,決定不去想那些齷齪的、幾年之後才需要擔心的問題,長出了一口氣,喝問道:“不管那曹阿瞞了!且說,如果公路小兒有可能忍不住,我們要如何才能讓他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