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戰事(三)(三合一)(第4/8頁)

昌州啊。

尖銳的號角催促集合,趙哥回過神,見那新兵卻還站在原地呆愣愣的,粗暴地伸手拉了他一把,新兵一個踉蹌,稀裏糊塗地進了隊伍,他回過頭來又看了一眼在風雨裏飄搖的軍旗,總覺得心落不到實處。

……

此時,穎國公府正忙於安撫穎海城中百姓,安置南江流民,穎海蘇氏的產業遍及九州,國公府有條不紊,在第一時間就地派人傳信商行,調配藥材至穎海,然而比藥材先到的卻是兵臨城下的東海水軍。

姜鏑以天災的名義率領水軍兩師,將穎海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但有擅自出入城者,無論是誰,一律格殺勿論。

名曰控制疫情。

老國公大怒,當即一封折子送上了帝都,不成想,折子還沒送出去,蘇府的家將在城門外十裏被水師提督姜鏑以擅自出城有違禁令的名義親手射殺——

儼然是藥不得入,人不得出。

控制疫情是假,困死穎海是真。

彼時穎國公蘇闕尚在慶州未歸,手持天子劍的蘇朗也還在從南山趕回的路上。

沒人能夠治住掌有調兵符的姜鏑,穎海城能撐多久誰都不知道。

而一旦穎海淪陷,皇帝在昌州無疑會陷入被動。

大胤鐵打的十六世家,其中有五個都在昌州,這還不算其他盤踞一方無城主之名卻有城主之實的望姓著族。很多時候,皇帝對昌州的掌控都依托於向其效忠的世族,譬如穎海蘇氏和裕陽韓氏,在江南一武一文,堪稱臂膀耳目。

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軍事部署,穎海都是昌州戰局裏極其重要的一環,敬王要拿下昌州,勢必要攻克穎海。

這場詭異突發的瘟疫便是為此而來。

……

瀾江決堤、穎海被圍的消息在三日後被送到了敬誠殿的禦案上。

——但並不是通過正常的軍中塘報,也不是昌州各處的奏折,而是淩燁提早落在昌州棋盤上的棋子送來的密信。

決堤、瘟疫、南江五縣覆滅、下遊穎海受困……一張薄紙字裏行間沒有一句不流血,入眼全是人命!

淩燁看得火氣直往心頭上竄,一時怒極,“咣”得一聲將手邊的杯子砸了出去,碎瓷四散飛濺,滿殿的內侍宮女霎時跪倒一地。

皇帝許久未曾這般動怒了。淩燁胸口劇烈地起伏幾下,恨不得將敬王這豺狼成性的亂臣賊子即刻絞殺!大胤立國幾百年,因皇位歸屬生了嫌隙,兄弟謀反倒是不新鮮,可似敬王這般喪盡天良的,翻遍國史都找不出第二個!

淩燁簡直恨得咬牙切齒,加固南江堤壩這項工事是年初就有了章程的。派去的工部侍郎是越州一個小家族出身,這兩年淩燁多有擡舉,他為人忠厚誠懇,沒有什麽花花腸子。固堤關乎南江民生,更何況淩燁還派了兩名天子影衛同往,既協助也監督,他必不敢有貪汙懈怠欺上瞞下之舉。

瀾江今夏雖多雨,可還沒到往年水患洪災的程度。才加固過的堤壩一場大雨過後就全坍了,淩燁說什麽也不信!分明就是有人蓄意而為!

密信裏寫,北岸定康周氏第一時間關閉水道幸免於難——淩燁冷笑幾聲,周家早暗中向敬王投了誠,當然不會有損失。南江五個縣城哪裏能叫敬親王放進眼裏?不過是個引線罷了,這場洪災瘟疫明顯就是奔著南江下遊的穎海城去的!

穎海城是瀾江入海口,昌州腹地的門戶,也是寧州與昌州的紐帶。以穎海為據點,寧州駐軍隨時都能渡過瀾江劍指昌州,無疑會讓敬王在江南的部署大打折扣。

穎海城易守難攻,且穎海蘇氏富甲九州、底蘊深厚,非尋常之法可克。敬王沒有那麽時間和兵力在穎海硬耗,他起兵謀反務必求速。

如今怎麽就那麽巧?瀾江剛被炸了堤,轉天就出了瘟疫,不出十日便蔓延至幾百裏地的下遊穎海。哪怕當真是上天襄助,也沒有這樣迅疾的速度。想也知道裏頭有無數貓膩。

殿裏一片死寂,淩燁目光觸及伏地戰栗的眾人,開口命他們退了出去。

他和穎國公蘇闕都清楚,穎海是敬王拿下昌州繞不開的攔路石,此地必有戰事。“放長線釣大魚”的局就是圍繞著穎海來做的。東海水軍叛亂攻打穎海,這在他們的預料之中,淩燁早已為防守穎海留足了後招,穩住戰局不成問題。

只是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他們平川淩氏皇族竟會長出敬王這麽個喪心的混賬!淩燁看著手裏密信,從南江五個縣,沿途幾百裏下到穎海,幾萬人的性命一夜之間成了水上浮萍,哀鴻滿路。

這群天誅地滅的亂臣賊子,日後挫骨揚灰填去瀾江裏祭靈都抵不了罪!

昌州要反,消息閉塞,明面上的奏折如今還沒到帝都,淩燁即刻擬了密旨,命駐紮在南山的寧州駐軍支援穎海。才上任的懷澤總兵這會兒應該帶著聖旨在趕去穎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