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顏相(附排雷說明)(第3/4頁)

楚珩擡眸凝視著顏懋的背影,微微擰了擰眉,心頭掠上一層陰雲。

他擡頭向上看,見遠方東邊的天際蒙著層層烏雲,風雨欲來。

相府的馬車在宮門外等候,顏懋行至車前,一只腳剛踏上車凳,身形忽然一頓。

他側首朝東方望去,出神似的自言自語道:“兩個月前,帝春台的那場夜雨,至今還未有定論。放眼九州就那五個人,卻個個都難查,有一個還尤其難查。”

身後的武者正伸手扶他上車,聞言擡頭覷了一眼顏懋的臉色,開口說:“暗中查探的是韓國公世子韓澄邈,裕陽韓氏為表忠君,竟也舍得,直接讓他們世子去了武英殿。”

顏懋不知在想什麽,目光凝在遠處烏沉沉的雲層上,半晌,忽然沒來由地問了一句:“顏滄,這是哪兒啊?”

名叫顏滄的武者遲疑了一瞬,沉吟片刻恭謹答道:“回相爺,這裏是帝都。”

“是啊,這是帝都,人人都該知道。”顏懋的臉上無端露出一絲悲憫來,“可你說咱們陛下的禦前侍墨怎麽就不知道呢?”

烏雲愈卷愈濃,是要落雨了。

————

首先,攻是皇帝!封建皇朝絕對統治者的那種皇帝!所以別指望他對山花心動或者說剛剛喜歡上山花,就可以毫無保留地交付信任了。同理,山花的背景決定了他也不會輕易卸下全部心防。試探與隱瞞,在起初的時候他倆都會有,當然,全心全意的愛與信任不會遲到和缺席。

然後,他們是真談戀愛,尊重和珍視彼此,感情裏從始至終誰都不卑微、不委屈求全,自己不這樣,也不會讓對方這樣,走到一起就是相互傾心,沒有權力壓迫的影子。尊重和珍視越往後越深,但在互表心跡之前陛下不好特別直接地表現這一點,否則以他的身份會很貿然和突兀。

【重點】本文1v1,明確是從他們相遇開始,一直到生命盡頭,都是彼此唯一,陛下現在、以後都沒有後宮。但本文並不“溯及未相識前的既往”,也不符合身體上的“雙潔”。

【主要雷點】皇帝少時登基,起初受制於太後,沒有話語權。鐘太後在臨朝稱制期間,為了多重有利於她自己和親兒子齊王的政治利益,曾給皇帝納過一妃。妃子出身嘉詔徐氏,是向太後自薦,然後被選入宮的。和皇帝沒有感情可言,各有籌謀疏離至極,但有一個孩子(小太子),徐妃在兩年前協助齊王宮變,失敗後自戕去世了。

無法接受相關設定,現在即可退出啦,但若有對人物設定合理性、邏輯性等質疑,還請先看完下文再作論斷~

設定緣由下面將展開講一下,主要因為曾經收過一些不同角度的質問,我發現我還是直接都寫清楚比較好。

————

關於納過一妃。這裏要說明一下,按照古代傳統,天子大婚後開始親政。於少時登基的皇帝而言,立後大婚並不是單純的成家,更主要的是寓意著皇帝已經長大,太後該要還政於帝了。

鐘太後是皇帝繼母,還有自己的親兒子要扶持,當然不願意皇帝立後大婚,一拖再拖。但隨著皇帝年歲見長,登基好幾年了,後宮還一直空置,也沒有任何子嗣,肯定不像話。不要說皇帝母族了,維護正統的臣民也不會願意。

所以最終雙方各退一步,太後以皇帝年輕,防止他沉迷聲色等理由,暫不立後,先只給他選了一妃,此外還有別的政治原因,暫不贅述。

至於陛下對納妃的意見,不用問他,天子權柄都不在他手裏,受制於人那就沒有發言權。

關於小太子,實際上這個設定我考慮了很久,也有想過其他方案,比如坐穩江山後從旁過嗣,但最終還是否決了。一方面是部分劇情需要,更主要的是因為陛下的處境比較特殊。

淩燁雖然是先帝元後所出的正統嫡子,但是繼後鐘氏的長子齊王、次子敬王也都算是先帝嫡出,而且齊王還比他還要年長,一直以來對皇位虎視眈眈。

就算宣熙六年,皇帝斬殺齊王,奪回了權柄,但那不意味著他已經徹底坐穩了皇位,從此高枕無憂了。前六年鐘太後執政又不是白幹的,況且齊王沒了,還有敬王。

陛下十四歲登基,現在的時間線是宣熙八年。一個在位八年的皇帝,如果在零子嗣的情況下還一直神奇地保持著零後宮,朝堂眾臣沒意見,他的母族居然也坐得住,那我真的就只能想到一種可能了——他天生不舉。

如果說他是先帝獨苗還好,但是前有嫡子都會走路的齊王,後有各方面健全的敬王,皇帝真的可以直接換人了。都用不到八年,宣熙四年太後給他納妃之後,離他下崗之日就不遠了。

淩燁是先帝元後嫡子,欽定的太子,做不了皇帝,就只有死,沒有第二個選擇。皇權鬥爭是殘酷且無退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