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121~124(第2/8頁)

倒是書同文等政策被認為是不輸於統一天下的功績的說法,讓他有些在意。

這有些出乎嬴政的預料。

但細想後又覺得理所當然:國土的統一與人心的統一本就同樣重要,若不然,他為何推行這些政策?閑得慌嗎?

不過這樣一來,字典就愈發有必要盡快編撰出來推行全國了——

這必然有利於他“書同文”政策的推廣。

他迫不及待叫來了王綰與李斯等人。

林阡愣住,沒想到嬴政只聽了個開頭,就明白了字典的重要意義,她還有其他準備沒拿出來呢。

她看了嬴政一眼,到底選擇了放棄:總覺得在他已經想明白了字典的好處與意義後,再將自己的準備拿出來不但多余,還有著小瞧對方的嫌疑。

於是,她便跪坐在一邊等著其他人進來。

……

等文官們基本到齊之後,嬴政將準備編撰一本專門用以查找學習文字的字典一事告訴了其他人。

其他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沒能明白“字典”到底是什麽意思。

嬴政看向林阡。

林阡會意,主動站出來解釋:“字典算是一種工具書,如果可以,裏面應該收集了當前所有的文字。文字需要標注讀音,讓所有人可以通過讀音找到某個字,並弄懂該字的意思。”

所有文字?

大臣們驚愕地看向林阡,而後很快明白過來,這本名叫“字典”的書籍的作用。

在這個時候,所有人幾乎都是激動的。

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了字典的存在對自己而言並不僅僅只有好處而已。

因為林阡又介紹了許多字典的組成部分,比如“拼音”與“目錄索引”,還有並不起眼但同樣占據了重要地位的阿拉伯數字。

拼音對這些讀書識字的文官並不難理解,他們幾乎是在她將聲母韻母介紹完後便立刻與“正切反切”的讀音對應了起來。

但在弄明白了拼音是什麽後,這群人便瞬間意識到了拼音不但會讓識字變得更簡單,也更容易沖擊到現如今的文官階層。

所有大臣深吸一口氣,視線落在了嬴政身上。

看著嬴政臉上毫不掩飾的滿意與興奮,所有大臣只得無奈認命——

不然能怎麽辦?

秦國從商鞅變法之後,權力便從貴族們手中分剝,幾乎全部都被聚攏在了君王手上。秦王大權獨攬,又代代都是英明之主,幾乎不曾出現大權旁落的情況,大臣完全無法與之抗衡。

而嬴政又是歷代秦王中能力最強也功勞最高的一個,再加上他很受百姓擁戴,其手中的權力幾乎達到了歷代秦王手中權力的巔峰。

只要嬴政鐵了心想要做某件事,大臣們根本沒辦法阻止。

既然不能阻止,也就只能加入了。

至少加入其中為陛下效力,還能讓陛下記著他們的一點兒好,以後子孫入仕後靠著這一兩分薄面,總比尋常百姓更容易晉升。

只是,不少大臣都將視線落在了林阡身上,眼神格外復雜。

林阡愣了下,不由皺了下眉。

嬴政卻將所有人的反應收入眼底,而後垂眸,也不知是在想什麽。

……

拼音容易理解,當前需要做的只是將所有文字的讀音以“聲母韻母”或“正切反切”分開,總結當前到底有多少不同的“聲母韻母”,再發明設計某種符號表示這些讀音就基本可以了。

這個活兒並不算難,只是比較繁瑣,需要細心而已,花費不了多少時間與精力。

但目錄索引的概念要一直到近現代才會提出,戰國時期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林阡早有準備,立刻從袖口將經過改造的、王綰李斯二人之前聯合編撰的《韓非子》拿了出來:“所謂目錄索引,就是在正文內容的前面將全文內容列一個提綱,再標注內容所在的書頁。”

“比如《韓非子》這本書因為是由許多篇文章組合起來的書籍,每一篇文章都獨立存在且不完全相幹,如果我們並不想看其他文章,而單單只想要看某一篇的時候,就可以從目錄找到那篇文章具體在這本書的什麽位置,而不需要從頭到尾慢慢翻過去,很輕易就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

“比如我如果現在想要看《孤憤》這篇文章,就可以在目錄上找到其所在書頁……”

林阡打開《韓非子》扉頁,從裏面拿出來一張手寫的目錄。

在找《孤憤》這篇文章前,她先將目錄呈交給嬴政並其他朝臣看了一遍,然後才收回了自己手中。

嬴政等人一目十行地掃了一眼,立刻清楚了所謂的目錄由什麽組成——

如《孤憤》這樣的文章標題,標題後長短不一的直線,以及直線後面一個奇怪的符號。

題目好懂,直線的作用大家基本也能理解,但那奇怪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