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第2/2頁)

如果還有用,還能為對方的舉動牽動情緒,易燥易怒,那就是境界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往上修行。

百忍未必成佛,卻一定能夠讓自己向更高的境界上靠近。

以凡人來思忖神佛面對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置,然後自己做出類似的處置,這種處置未必是當下就能“報復”回去的,可能數年後,好名聲若金字招牌的時候,才能發現處置的有用,可當下,許是要吃虧的。

如果說單純讓人忍,把自己練成忍者神龜,那恐怕大家都還不樂意聽,爛好人總是要受欺負的,沒有任何利益,連一點兒長遠利益都沒有的好事兒,誰會願意做?

可,如果還有一套輪回判定機制在等著呢?

此世不善,許是前生有惡,又或後世有福,只看今生算什麽本事,有本事連前生後世都一起看清楚了,看看到底是虧是賺。

這樣的體系建立起來,也就有人能夠在今生吃點兒虧,以為可以賺下一些宿世陰德了。

讓善人更善,讓惡人從善,理論上,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可,也只是理論上了。

“師父說的也不盡然,我便是更在意自己付出的過程,而非付出的東西,可以有回報,卻也不必一定要回報,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善念的傳遞,感受到的人,也能再次傳遞,就是很好的了,倒不必一定回報到我的身上,而感受不到的人,起碼,也不會因接受而受害。”

紀墨一邊說著,一邊在心中思索,於此道上,自己也只能做個傳經人了,身體力行地推廣這一套沒什麽大毛病的思想,不會覺得自己是做壞事,對不起良心,同樣,也不會覺得這就是本心喜歡的。

姑且不談其中的信仰,光是這樣的價值觀,就是他難以贊同的,前生來世,看那麽長遠做什麽呢?

人這一生,只活此世,只活今生。

誰知道有沒有下一輩子,下一輩子是豬是羊是雞是狗,跟今生的自己又有什麽關系呢?

如果紀墨真的出自純粹的古代世界,可能會對廣濟的思想高度嘆服不已,如同找到目標一樣,也試圖達到同樣的高度,甚至更高。

可紀墨的內心,給他留下最多烙印的始終都是初始世界那些繁雜的思想,個性,自我,未必真的很自私,卻真的不會挨打了還忍。

尤其是男孩子,不能少了意氣,更不能受人欺負,這是要區別於嬌柔女孩子的英氣,不能讓其綿軟無骨。

從小,父母的教育就是,不能主動打人,卻也不能挨了打不知道還手,任何時候都要有反抗的勇氣,如此才能不被人踩在腳下。

佛系什麽的,或可做一時態度,但真的挨了巴掌,恐怕是佛也有火,可做金剛怒目。

“你是個好的。”

廣濟思量了一下,肯定了紀墨的說法,兩人相伴行來,舉動幾乎都在一起,能夠更清楚地看清一個人的本性,飯盛得少了多了,衣服是否勤加整理,行路之中是否偷懶抱怨……這些都沒有,本來就是好的了,再有這樣的想法,只會更好。

目中有著欣慰,不為他人的思想追上自己而感到焦慮恐慌,同樣也不會為這樣的悟性而嫉妒憤怒,廣濟那一雙總是平和的眼中似乎帶了些笑意,看過來的時候,如午後的陽光一樣溫暖。

“師父也是好的。”

紀墨誇贊了一句,真心誠意。

他見過廣濟默默無聞地幫助他人,也見過廣濟對每一個階級不同的人露出的神色,眾生未必真的平等,但在我眼中,可一視同仁。

只此一事,就足可稱一聲“大師”了。

精米白面吃得,糙米粟粒吃得,新衣可穿,舊衣可穿,對一切物質,沒有更高的要求,卻始終不懈在精神上思想上的提升,日日念經,從未有一日中斷,不離手的佛珠早就有了釉色,行囊之中的經書,早已不堪翻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可曾也會在某日感到厭倦,為這樣不知還有多遠的路程而感到疲憊?

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榻之上,聽著一旁廣濟始終平穩的呼吸,紀墨想到的是冷月孤寂,會不會有那麽一刻,也曾在煎熬人心?

修行路,在腳下,更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