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義務兵(第3/3頁)

但即便已經這般危急,大廈將傾了,大明京師也沒有全民皆兵,實行義務兵制度,要知道,當時京師仍有將近百萬的人口,如果實行義兵,拉出十萬左右的軍隊,還是沒有問題的,但為什麽沒有施行?

一來軍戶是祖制,朝臣不敢輕動,二來,人心已經散了,甲申之變前,特別是南遷被否定之後,大明朝已經是風雨飄揚,崇禎帝心智已亂,朝臣們或哭泣或默然,已經失去了逆轉局面的雄心壯志,人人都在混日子或者是在等死,不止官員,百姓亦是如此;第三,當時大明朝的財政徹底崩潰,府庫都是空的,不要說銀子,就是糧米,糧倉中也沒有多少了,武器箭矢更是少的可憐,就算有義兵,也是組織不起來的。因此,大明朝的首府京師,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只用了三兩天,就被敵人輕易攻破的堅城。

說來也是嘆,即便是最不得人心的隋煬帝,他本人不在的長安都城,也是被唐軍圍困許久之後,才不得不開城投降的,如果當時隋煬帝本人在長安,決心死守,長安未必會投降。

義務兵制度,是朱慈烺想了很久,認為可以用來應對建虜入塞,威脅京畿的一個好辦法。

京師百萬人,只要能選出十萬人,戰時為兵,平時為民,每年固定操練一個月,如此,就等於是京師多了十萬的預備兵,加上京營的兵馬,一共二十幾萬人,但使建虜殺到城下,也不用各地著急勤王了。

不同於募兵制,義務兵成本極低,只用管飯就可以了,武器是有什麽用什麽,雖然造成的結果是良莠不齊,很難練出精銳,不過作為募兵制的輔助力量,卻是絕對可以的。

建虜為什麽可以崛起?一個關鍵就是他們全族都是亦兵亦民,農時耕種,戰時出征,士兵不用國家養,軍餉全靠搶,財政負擔極低,反觀大明朝,雖然朱元璋最初設計衛所制的時候,本身就有義務兵的意味,但制定軍戶民戶匠戶,將農民,士兵,手工匠人層層分開,各司其職的敗筆,卻讓衛所制迅速崩潰。明中期時候,衛所兵就已經不行了,到今日,幾乎已經沒有什麽存在感了。要不然,朱慈烺也不必提出義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