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洪承疇之謀(第2/3頁)

“先生不必謙虛,”黃太吉微笑著打斷他的話:“明國的情況,再沒有人比先生更清楚的了,朕信先生的判斷,先生但說無妨。”

洪承疇想一下,沉吟地說道:“那罪臣就要先問了,皇上入塞,是為了拿下明國京師,一戰奠定大業呢,還是為了棉帛錢糧和青壯?”

“後者。”黃太吉淡淡。

洪承疇不意外,點頭道:“那罪臣就獻醜了。罪臣以為,大清如何入塞,從何處入塞,關健要看明國是如何布置的?如果明國將重兵屯於長城沿線,那麽不管是薊州,或者是密雲,都是我大清突破的良點,只要一點突破,進入京畿平原,那就大功告成,明軍必望風退卻,一如過去幾次的入塞。”

黃太吉點頭,他最希望明國這麽做,那一來,內陸空虛,他們入塞必然是事半功倍。

洪承疇道:“不過從年初到現在,明國長城並沒有大規模修繕和加固的跡象,守軍也沒有增多,所以罪臣以為,明國雖然會嚴守長城,但怕是不會把所有的主力都投入到長城,皇上給罪臣的塘報中,提到明國京畿附近有大興土木的跡象,罪臣以為,明國很有可能正在京畿附近構築第二道防線,調京營和保定兵,甚至有可能將孫傳庭的秦兵調來屯守,以防備我大清的再次入塞。”

雖然大明京師肅奸,並嚴令邊關緊守關隘,不得不任何人進關出關,但大明疆域遼闊,各地守將良莠不齊,所以還是有一些消息會流到沈陽。

洪承疇所說,黃太吉自然也已經想到了,他再次微微點頭。

洪承疇繼續道:“罪臣在大明時,就曾經向明皇諫言,在京畿附近修建墩台,增加京畿的防守,但因為明國財政困窘,拿不出所需的錢糧,只能不了了之,去年明國太子查了張家口的晉商,收獲頗豐,想來是有銀子了,今年在京畿附近修建的墩台,應該不會少。”

墩台,也就是小城堡,遼東明軍在前線大量修築,松錦之戰前,祖大壽在錦州前,修建了大小墩台一百多個,大的藏兵五十,小的十幾人,一來烽火台示警,二來也是防止建虜小股偵騎進入。不過在建虜的火炮面前,這些墩台並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

洪承疇和黃太吉都以為是墩台,但他們不會知道,大明修的不是墩台,而是棱堡。

“另外,明國各地都在修繕城墻,明顯就是為了防備我大清的再次入塞,這一點,我大清不可不注意。從開封之戰和入塞之戰看,在明太子的撫軍之下,明國京營已經具備相當的戰力,加上罪臣聽說,明國京營使用的都是最新的火器,威力大,不用火繩,六十步之內能打穿三種鐵甲,對大清騎兵的威脅極大,如果明國提前集結重兵於京畿,以天津,武清,香河,通州為核心,墩台為輔助,我大清軍想要像過去那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通過京畿地區,南下攻掠,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洪承疇道。

黃太吉又微微點頭。

對洪承疇之才,他是相當認可的,不過洪承疇投降不久,忠心還難以確定,所以他不敢重用,只作為咨詢使用。

“先生以為該如何破?”黃太吉問。

“罪臣以為,還是一個字,快。”洪承疇道:“我大清多騎,正應該發揮騎兵快速突進的威力,不和明軍糾纏,不管明國在京畿修建了多少墩台,但總不可能截斷北京到天津的所有通途,大清繞過明國防線,一路猛進即可。”

黃太吉不動聲色:“不怕明軍斷我後路嗎?”

洪承疇拱手:“罪臣曾是薊遼總督,對明軍的膽氣最為了解,除曹變蛟王廷臣等少數幾支隊伍,明軍皆沒有膽氣和我大清對戰,各部畏戰心理嚴重,重金都無法激勵。現在曹變蛟王廷臣已死,就更是沒有人敢出戰了,我大清不找他們麻煩,他們就燒高香了,何敢出戰斷我軍的後路?”

“你忘了明太子了……”黃太吉不動聲色的提醒。

“明太子雖然在去年擊潰了我大清的偏師,但罪臣以為,那不過大清輕敵,落入他們的陷阱所致,真要擺開陣勢野戰,明國絕不是我大清鐵騎的對手,明太子的京營兵多是新練,又多是步軍,戰鬥力再強,也強不過遼東邊軍。至於其他部隊,不足為慮。不野戰,不在平原擺開陣勢,明軍就無法阻擋我軍南下。如果明太子昏了頭,年輕氣盛,要和我大清在京畿決戰,罪臣以為,倒是一個一舉滅之的天賜良機。”洪承疇道。

黃太吉沉思道:“明太子是多智之人,怕是不會做這種愚蠢行為。”

“所以罪臣以為,明國太子可能已經預想到,第二道防線難以堅守的困境,其在京南的大動作,應該是在構築第三道防線。如同是泄洪堤壩,一道又一道,三道之後,我大清可能就力竭了。”洪承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