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南京蛇鼠(第3/3頁)

但恨歸恨,罵歸罵,但眼看朝廷的欠賦不交是不行了,去年到今年,朝廷的壓力一天比一天,那些禦史言官也一天比一天沒有耐性,最重要的是,繼續拖延下去,不但年年要收利息,而且家族中人不能參與科舉——這個措施太狠了,沒有科舉,就不能當官,而沒有當官的子弟做後盾,再大的家族也會逐漸敗落,因此,只能含血咬牙,將朝廷的欠賦一分不少的全補上。

短短一個月,除了一些特別頑固的釘子戶和一些確實沒有錢的落敗戶,江南大部分的逮賦者都補上了歷年的欠賦,糧米和銀兩,通過漕運,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師……

回到京師,朱慈烺就連續聽到這兩個好消息,嘴角不禁露出了微笑。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尤其是在賦稅極低的情況下,有錢人就更不應該積欠朝廷的稅賦,奈何,投機取巧的士紳太多,漸漸成了大明的頑疾。而為了醫治這個頑疾,朱慈烺在朝堂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又背負了巨大的罵名,才好不容易的將“追逮賦”推行了開來。

說起來,真是艱辛,不過終算是做到了,經此一次,江南士紳必不敢再輕易欠賦了。

而能進行到這一步,朱慈烺對蔣德璟很是感激,若沒有蔣德璟在禦前的一番言,內閣絕不會“自攬責任”,發出那樣的公文,江南各地衙門前聚集的士紳,也不會輕易散去。

至於魏國公的處置,則是在朱慈烺的預料中,他的父皇崇禎帝骨子裏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對於貪官和無能的官員,從來都不會姑息,但對於親貴和勛貴,卻又有點感情用事,崇禎十二年,朝廷財政困難,首輔薛國觀提議向勛貴們募捐,這本是一個好主意,崇禎帝也知道,不少勛貴富的流油,奈何最後就是推不下去,究其原因,就是崇禎帝心軟,面子薄,架不住勛貴們的哭窮,偏偏薛國觀又不自律,被政敵抓住了把柄,五皇子又忽然死去,臨死前的一番話,嚇著了崇禎帝,募捐之策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