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3頁)

“你不認得她就由著她說?”江母也驚了,她突然發現,認親這個事情,一直都是虞三娘在自說自話。

但還好,這個問題趙桂枝是提前思量過的。

示意邊走邊說,她慢吞吞的解釋道:“我姨一看到我頓時就驚得摔了盆,眼淚立馬就出來了。後來,她又說了我身上的幾個特征,還一口叫破了我的名兒……我是記得自己叫什麽名兒的。再就是,她說我特別會做飯,那要是壓根就不認識我,她怎麽知道那麽多的?”

“那就不能是她認得你,可她根本就不是你姨呢?”江母憂心忡忡的問道,“萬一她騙你咋辦?”

“她騙我做啥?”趙桂枝突然想起一事,忙從兜裏摸出了五文錢,“對了,昨個兒我要付豆腐錢,我姨說什麽都不要。這五文錢還給娘您。”

江母望著伸過來的五文錢,陷入了沉默之中。

也是哦,趙桂枝確實沒什麽好騙的。況且,豆腐西施的名聲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她總喜歡跟買豆腐的客人眉來眼去的,旁的壞事確實沒聽說過的。

“你收著吧,回頭在集市上看看有啥要買的。”江母又回頭去跟大伯娘說話,“就那麽一回事兒,得空了我跑一趟豆腐坊,再問問虞三娘好了。昨晚時間太緊了,我連桂枝娘家在哪個村都忘了問了。”

趙桂枝:……

一首涼涼,送給小姨。

不過,趙桂枝也不擔心就是了。她沒接收到原主的記憶,可她小姨卻是有的,想來要糊弄過去應該不算難吧?

失憶就是這點好,什麽問題都可以說不知道。

“嫂子,咱們去哪兒趕集呢?”見前頭那倆又聊嗨了,趙桂枝也不閑著,她跟薛氏聊了起來。

薛氏告訴她,這一帶各處都有集市,不過既然大伯娘特地找來了,那多半是去錢家村那頭的。錢家村也就是江母錢氏的娘家,喊上江母方便還價。

趙桂枝:……

這位大伯娘也是個人才。

“那邊的蔬菜種類會不會多一些?我看咱們家,糧食是夠的,菜卻不多。除了白菜和地瓜數量不少外,也就只有青椒辣椒蔥蒜姜了。”趙桂枝嘆了一口氣,“食材太少了,妨礙我發揮手藝。”

薛氏不知道什麽叫做凡學,她只覺得這話聽著有點兒不太對勁兒。但砸吧了下嘴,早間吃的胡辣湯還有余味,她便順勢道:“每個村裏每家每戶種的蔬菜都不一樣,別說買了,換都成。就是才剛開春不久,估計沒啥東西。”

妯娌倆隨口聊著,主要是趙桂枝在問,薛氏作答,說的也是關於趕集的事兒。

趙桂枝很快就知道了,甭管是去錢家村趕場子,還是去別的地兒,鄉下的集市都差不多。賣的不是自家地裏出產的,就是像剛才江母那樣,準備把攢下來的雞蛋拿去賣的。還有大姑娘小媳婦,會得空了納個鞋底、打個絡子,攢到一定的數量也拿去換幾個錢。

用薛氏的話說,集市上那是要啥有啥,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啥都有。

可趙桂枝聽著……

還不如她上輩子小區裏的便利超市呢。

“啥?秀兒要嫁人了?”前頭一聲驚呼,當然這話是江母說的,哪怕沒看到她面上的表情,也能從她的語氣裏聽到滿滿的驚訝,“啥時候定下的?原先不是說要等年底嗎?這才三月呢!”

“秀兒是誰?”趙桂枝悄聲問道。

“是大伯娘的閨女。”薛氏也有些驚訝,答了一句後,就凝神聽前頭的話。

很快,她們就通過前頭的一問一答,大致上拼湊出了真相來。

簡單地說,就是大伯娘的閨女前兩年就定親了,去年年關那會兒定下了出嫁的日子,也就是今年的冬日裏。誰知,親事突然就提前了,至於原因,江母自然也問了,可大伯娘只含含糊糊的說是那邊的老人不太好了,想提前,左右只差半年光景了,江家大房也就答應了下來。

於是,親事就定在了月底。

“這也太著急了。”江母倒是沒對提前成親的事兒做出什麽評價,主要是事情已經定下來了,眼下說什麽都晚了,她只道,“時間這麽緊,席面上的肉菜準備起來可不容易。”

“不然我拽你出來幹啥?還不就是想讓你幫我去錢家村,挨家挨戶的問一問,看誰家的老母雞沒殺完的,最好是豬。唉,早知道我去年就不把那頭大豬賣給陳屠夫了,原想著到年底才嫁閨女,一年光景怎麽著也夠我把小豬養到出欄了。”

薛氏悄悄的跟趙桂枝說:“大伯娘可稀罕秀娘了,不過也是,她連生了三個兒子才得了這麽個閨女,長得又那麽好看,脾氣好又孝順,難怪這麽寶貝。”

“咱娘不也是連生三個兒子才得了幼娘的?”見薛氏面上有異,趙桂枝又問怎麽了。

遲疑了一下,薛氏還特地放慢了腳步,才小聲的叮囑道:“你剛嫁進來不知道,幼娘上頭還有個孟娘,只比我家大郎小兩歲,早幾年就嫁出去了。不過,她跟家裏的關系不太好,你千萬別在娘跟前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