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4頁)

她女兒的婆婆也是心狠的,想著小兒子多半是回不來了,就直接把她女兒趕回了娘家,對外宣稱是田氏和她女兒命不好,不然怎麽當娘的是寡婦,當女兒的嫁人不到一年,丈夫也上了前線,生死未蔔?

田氏母女在那婆婆的宣揚下壞了名聲,縫補漿洗的活計都做的十分艱難——畢竟這時代信奉那些的人不在少數,便有些忌諱。

許氏推薦完也把這些事如實相告,又道:“田氏母女都是手腳麻利的勤快人,就是寒冬臘月,井水刺骨,也從沒耽誤過活計,就是名聲……所以我也只是推薦,用不用還看你。”

顧茵是想讓王氏擔任後世大堂經理的職位的,所以放權給她招人。

當即王氏又不以為意地道:“管這些幹啥,我家青意早些年還讓人批了不好的命呢!要我說這就是那些術士故意編造出來誆人的。我是不信命數的,信那些可不如信自己!”

後頭在許氏的引薦下,王氏和田家母女碰了面,確實如許氏所說,母女倆一看都是能做活的人,身上的衣服雖然舊的看不出顏色,但是都幹凈平整,雙手都帶著老繭和嚴重凍瘡留下的疤痕,家裏也收拾的井井有條。

王氏自己就是愛幹凈的人,當下就覺得很滿意,但也沒把話說滿,回去後和顧茵商量。

顧茵更是不講究那些什麽惡命不惡命的,還是讓王氏自己做主。

於是以王氏為首的四個女堂倌也整裝待發。她們身著統一的淺黃色衣裙,顏色淡得但凡有一點臟,便能看的很明顯。但是只要清洗得幹凈,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這家店的東西格外幹凈。

她們頭上包著同色的布巾,手上帶著帶著純白布手套,並不出來招呼客人,而是站在櫃台內。

再看櫃台上,一指深、三尺長的規格統一的木盤整整齊齊排在一起。

木盤內擺的自然是吃食,因為開業的時候是上午,店內的食物就以顧茵做的為主。

饅頭、花卷、肉包菜包、豆腐腦、韭菜餅、肉餅、八寶粥、青菜粥、當然還有最出名的皮蛋瘦肉粥……多達十來個種類,統一陳列在木盤內。

而且各種東西前都放著一個價錢牌。饅頭花卷之類的就一文錢一個,菜包韭菜餅之類的則是兩文錢一個,肉包、肉餅三文錢,菜粥兩文錢一碗,八寶粥、豆腐腦這樣需要費一些手腳工夫的和最出名的皮蛋瘦肉粥,則是三文錢一碗。

其實以“文老太爺粥”的名頭,便是再貴一倍也有人買,但是顧茵想著自家沒出名的時候這粥就賣兩文錢一大碗,如今提價太多,反而壞名聲,就只提一文錢,但是店裏的碗不是海碗,只是家常吃飯那種碗大小,提一文錢,但是會多放一些皮蛋,利頭已經比之前多了一些。

顧茵推出一個木推車,笑道:“請在這裏領取餐盤。”

客人們處處都覺得新奇,自然應了她的話取用餐盤。

木餐盤也是定制,就是仿得後世食堂用的不銹鋼餐盤,一個大格子並幾個小格子,右上角設一個凹槽,正好可以把木碗嵌進去。

拿到餐盤之後,客人們便去櫃台處選吃食,從一頭選到另一頭的尾巴,則是收銀的地方,那處櫃台上立著兩個“收銀”和“點餐”兩個小牌子,讓客人們選完順便把餐費一並結了,當然若是有其他想吃的,也可以在此處點餐,把銀錢交了,取一個簽籌。

但因為今天是開業第一日,所以特別點餐還未開放。

這收銀的活計自然是王氏來做,但是因為第一天大家一擁而入,所以一個人收銀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顧茵讓武安挪用了一下旬假,他站在小板凳上和王氏一起在裏頭收銀錢。

武安的算術學的是真不錯,顧茵和他說過一次價錢,他就全記住了,只要掃過一眼餐盤上的食物,他就能立刻算出價錢,那速度幾乎不比後世的掃描儀器慢,因此即便是當天店內大排長龍,結賬的速度也沒有慢下來。

打完吃食,結完餐費,客人們便可以在殿內隨便找個位置坐下用餐。

饅頭花卷小巧精致,暄軟無比,入口嚼上兩下,那就是馬上在嘴裏化開,只剩下滿口細糧的甘甜。

菜包菜餅的外皮同樣是又香又軟,裏頭的菜餡帶著豬油的香味,鮮香可口並不寡淡。

肉包肉餅的肉則更是帶著滿滿肉汁,一口咬下去滿口留香,好吃地讓人直閉眼。

豆腐腦香滑,八寶粥香濃,最負盛名的文老太爺粥則因為多放了皮蛋,那醇厚特別的味道越發濃郁。

一開始大多數人都只是沖著“文老太爺粥”的名頭來的,後頭看到旁人不管買什麽都會驚喜地誇贊兩聲,便再去櫃台上買旁的吃食。

一頓朝食吃完,客人們都對顧茵豎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從前碼頭上的熟客,特地過來照顧她生意的,更是誇贊道:“從前只吃過小娘子做的那幾樣,沒想到小娘子這個年紀已經會的這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