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鋪子的牌匾是文老太爺一手包辦。

橫平豎直, 端方得體的“食為天”三個楷體大字,右下角敲著兩枚字體不同的私印,雖然簡單, 卻別有一種恢宏大氣之感。

用料那更別說了, 反正顧茵不認得,只覺得這油光水滑的木料掛在自家店前, 把整個店鋪的档次都拉高了。

開業前一天,文老太爺還說雇人來舞獅來著, 顧茵當時聽著也有些心動, 開業當然是越熱鬧越好, 而且看了那麽些電視劇裏熱熱鬧鬧的舞獅, 誰不想親眼看看呢?

後來打聽了一下價錢,顧茵也只能……打擾了, 告辭!

當然宣傳的支出肯定是必要的,碼頭上的攤位,顧茵續租了一個月, 但已經不讓人去,只立了一個插牌, 寫明自家的新店位置和開業時間, 然後她也想到後世最普遍的發傳單宣傳。

此時印刷術還不普及, 除非自己出錢定做一個印版, 不然還是讓人謄抄更為劃算。

後來是武安接了這個活兒, 反正他日常要在家練字, 顧茵也只要求能讓普通人看懂, 並不要求美觀。

半個月裏他一共寫了一百張傳單。數量雖然不算多,但是鎮上識字的人也不算特別多,投放到文家和王家老宅附近的富人區是夠用的。

顧茵給了他一百文工錢, 他一開始不肯收,後頭好不容易讓顧茵勸著收下了,他轉頭給了王氏,王氏又給了顧茵,這一百文就還在三個人手裏打轉。

發傳單的活計是顧野做的,他日常就是喜歡出去亂逛,發傳單也就是順手的事兒。他倒是沒有推拒說不肯收工錢,只說自己小荷包裏放不下,讓他娘先給他攢著,以後娶媳婦用。

當時顧茵和王氏聽完都止不住樂,王氏看著他小豆丁似的身板問她說:“你知道啥叫娶媳婦兒嗎?”

顧野茫然道:“不知道啊,但是聽人說,大了都要娶媳婦,花好多銀錢。”

這事兒一直讓顧茵和王氏樂到開業當天。

當天早上,顧茵先讓人放了一大串掛鞭,然後和周掌櫃出來先後說幾句場面話,就算是完成了簡單的開業儀式。

因為多少算做了一點宣傳,自家“文老太爺粥”的風潮還沒過去,不少人都知道了消息,提前來排隊。

進店之後,客人們先是對店內的布置感到了新奇。

走進店鋪,左邊和右邊是兩排靠墻的方桌,這方桌是顧茵讓人定做的,比鋪子裏原先的方桌小上一圈,當然肯定是夠四人坐的,只是節省了一些空間,讓本來只夠擺六張桌子的地方,如今放上了八張桌子。

那本來只開了幾扇小窗戶的墻壁也經歷了大改,上半部分幾乎被全部敲掉,做成半人高的大窗戶。而且不是從中間推開的那種窗戶,是用類似槅扇那種,由顧客自己選擇打開或者關上自己旁邊的窗戶。

要不是這個時代的玻璃還是稀罕東西,顧茵已經把落地窗給安排上了。

而店鋪正中間,則是一個回字形大櫃台,櫃台外圍擺了一圈單人矮桌和圓凳,足足可以坐下三十來個人。

而櫃台和墻邊方桌的間隔,顧茵本是想定做更小一些的雙人桌擺上,但是後來粗粗一算,店內現下已經能坐六七十人,作為一個剛開業的店鋪來說,這個容量應當是夠的,就暫且擱置。

店內服務人員有四個,領頭的當時王氏,然後是許氏和另一對同住在緇衣巷的田氏母女。

許氏是王氏去請的,她想的當然是有好事一起幹,但其實一開始王氏也怕她不樂意——畢竟是秀才他娘,做跑堂的活計雖然不丟人,但是也不算多麽高雅。

但沒想到許氏一口就應承了。

許家的進項就只有兩個小院子的租子,一年就七八兩銀子。這錢只夠許青川一半的束脩。

這些年主要還是吃許家留下來的老本。

但出項遠大於進賬,老本吃了這些年,許氏手裏已經沒有多少銀錢了,尤其是今年開春後,她發現許青川私下裏在給書肆抄書,越發心裏不是滋味。

她是真的想找個活計做,但是鎮子上招女工的地方本就不多,而她前半輩子養尊處優,也沒什麽一技之長,能尋到的也就是漿洗縫補的活計,這種活計不僅辛苦,而且賺的少,她幾次想接這種活兒來做,都讓許青川給拒絕了,還說他私下裏本就要溫書,抄書只當溫故知新。

王氏的邀請,對許氏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她當即應下來,後頭王氏說店內還差兩個人,許氏就給她推薦了同住緇衣巷的田氏母女。

許氏也是後來搬過來的,而田氏是一直住在緇衣巷的。她們能說上話,是因為田氏也是寡母帶個女兒。

田氏的人生是真挺坎坷,青年喪夫,獨自帶著女兒討生活。好不容易等到女兒大了,嫁了個人,女婿在幾年前也讓朝廷強征入伍,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