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維也納和會和天坑(第2/4頁)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回答道:“普魯士王國的情況非常糟糕,即便是驅逐了難民,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很多人要依靠野蘿蔔充饑。

使館傳來的消息,僅這個月柏林政府就鎮壓了八次罷工、三次革命,普魯士王國現在就像是一個火藥桶。

俄羅斯帝國的情況略好一些,戰場上的勝利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危機,不過國內的勞資沖突非常嚴重。

在過去的一年裏,陸陸續續爆發了一百多起罷工事件,簡直快要趕超法國人了。

剛剛結束的這個冬天,包括聖彼得堡在內的五十多城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物資供應不足。

為了節省燃煤,聖彼得堡的居民不得不幾家人合夥做飯,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一大家子擠在一間屋子裏相互取暖。”

俄羅斯的罷工沒有引起弗朗茨的重視,主要是有法國那個怪胎在,已經刷新了他的認知。

事實證明,法國民眾愛罷工是有歷史傳承的。即便現在還是十九世紀,法國民眾就愛上了這有意義的活動。

不同於後世挑戰者眾多,現在法蘭西以每年高達三位數的罷工次數,常年位居世界罷工界榜首,暫時還沒有可以和他們比肩的存在。

弗朗茨登基這麽多年,奧地利爆發的罷工總和,都不一定能夠趕得上法國人一年的罷工次數。

當然,這只是統計成規模的罷工次數,必須要有千人以上參加的才算,小規模的誰也不知道每天會發生多少次。

想想也對,現在法蘭西可是法意的結合體,都有豐富的罷工經驗,罷工次數多點兒也正常。

冬天已經過去了,民眾對物資的需求量正在下降,沙皇政府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柏林政府就不一樣了,革命黨的頻繁起義,無疑是普魯士國內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

戰爭不是問題,“政教合一主義”的體制下,普魯士民眾不懼怕戰爭,前提條件是必須要讓他們先吃飽。

餓肚子那是萬萬不能的,前面他們同仇敵愾驅逐難民,也就不奇怪了,自己都吃不飽誰願意多一群來搶食的?

弗朗茨疑惑的問:“普魯士有奧得河、易北河同我們相連,國內的鐵路網比較完善,水陸都可以,應該不會缺糧食才對。

霍爾斯,最近幾個月,柏林政府從我們這裏購買了多少糧食?”

海路斷絕後,和普魯士王國接壤就剩下了奧地利、丹麥、德意志聯邦三國可以貿易。

毫無疑問,柏林政府要進口糧食肯定要找奧地利,另外兩家可沒有那麽多糧食出售給他們。

農業大臣霍爾斯:“聖誕節過後,我們已經陸續向普魯士王國出口了76.8萬噸農產品,包括20萬噸面粉、30萬噸土豆、12萬噸玉米、2萬噸大豆、3萬噸肉制品……”

土豆出口數量超過面粉,弗朗茨知道這是普魯士經濟崩潰的前兆。只有實在是撐不下去了,才會大規模采購更廉價的土豆。

弗朗茨嘆了一口氣:“這個時候還有人囤積居奇,威廉一世對國家的掌控力真不怎麽樣,他們這次輸得不冤。

外交部介入調停吧,普魯士王國快要撐不下去了,俄國人也吃得差不多了,相信他們不會拒絕我們這次調停的。

爭取把這次國際會議放在維也納,現在需要讓大家看到,我們為了維護德意志地區領土完整做出的努力。”

結果什麽的都不重要,只要讓大家看到維也納政府做出的努力就夠了。

戰爭是一項高風險活動,作為戰敗的一方,柏林政府這次肯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是弗朗茨樂意看到的,沒有危機意識,怎麽能夠讓德意志地區的眾多邦國認識到奧地利的重要性呢?

牛逼哄哄的普魯士王國,正好充當反面教材,喚醒德意志人的危機意識,讓大統一思想深入人心。

這就注定了維也納政府不會替普魯士王國善後,自己欠下的債自己還,一份苛刻的停戰條約是少不了的。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不確定的問:“陛下,這麽早就拋開英國人,不太好吧?”

倫敦政府一直在喊調停,前前後後折騰了幾個月,都沒有一個結果。

要是這個時候,維也納政府出手就達到了目的,那就非常打臉了。

這不僅是面子問題,還涉及到了國際影響力。可以想象,維也納和會過後,英國人在歐洲的聲望會跌到谷底。

弗朗茨搖了搖頭:“早晚都會走到這一步。送上門來的機會,不趁機削弱一下英國人,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什麽時候了。

你不覺得讓歐洲各國覺得不列顛正在沒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麽?

那位隱忍了這麽多年的拿破侖四世,也該煥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了,再這麽下去估計他都快要把自己憋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