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一體化進程(第2/3頁)

目前巴伐利亞、符騰堡、倫巴第、威尼西等地區,棉紡織業產業工人高達一百二十余萬,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更是超過了二百五十萬。

這麽多人就指著紡織業吃飯,直接決定了維也納政府必須要保這個產業,這次英奧貿易爭端不可避免。

保障棉農的利益就更不用說了,目前殖民地的種植園主大部分都是貴族。

這是奧地利的國情決定的,普通民眾受限於經濟實力,就算是開辟種植園面積也不大;資本家們對種地無愛。

因為國內土地贖買的緣故,很多貴族丟掉了土地,獲得了一筆贖買金,這些錢顯然不能放著坐吃山空。

殖民地開辟過後,很多保守的貴族都將投資目標放在了種植園上。或許在後世種地利潤不高,可是在這個年代,投資種植園的回報率並不比別的產業低多少。

棉花種植園也是不例外,大量的貴族雲集,作為貴族利益集團代言人,弗朗茨自然要考慮他們的利益了。

這還關系到,大家對開辟殖民地的積極性。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統治階級肯定會拼命維護殖民體系,反之亦然。

經濟大臣安德魯回答道:“陛下,我們經濟部已經做好了應急預案。必要時刻我們可以動用政治手段,守住國內和俄羅斯的市場問題不大。

南意大利地區處於內戰中,本就不大的市場現在進一步縮水,不會是英國人反攻的重點。

剩下的就是中歐地區,包括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瑞士、荷蘭等地區,就是這次貿易戰的主戰場。

法國資本也有可能會加入,最近幾年法國經濟發展的也很不錯,在保障原材料供應的情況下,他們的棉紡產品也具有市場競爭力。

為了提高棉紡織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經濟部認為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這些一線生產企業退稅補貼。”

簡單、粗暴,卻非常的有效。大家的生產技術相差無幾,產品質量上也分不出來優劣,生產成本上還是沒有多少優勢,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那就只能拼政策了。

歷史上英國人的棉紡業就是在各國的補貼下沖垮的。制造業拼的就是成本和質量,一旦喪失了技術上的優勢,競爭就變得殘酷了。

這方面弗朗茨也無能為力,打個時間差搶英國人一部分市場,現在競爭的時候到了,大家只能拼實力。

唯一的好處是英國人的棉紡業規模更大,一旦玩起了財政補貼,奧地利每出一百萬,英國人就要付出三百萬。

這種兩敗俱傷的打法,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是不會玩兒。畢竟一個國家的產業那麽多,不可能把資源集中到一個產業上。

農業大臣克裏斯蒂安說道:“棉花和棉紡織業息息相關,只要國內的棉紡織業不倒,西非的棉花種植園經濟就不會崩盤。

為了增強西非棉花的競爭力,我們可以可以在稅收上想辦法,比如說:降低、甚至是取消殖民地同本土之間的貿易稅收。”

縱觀歐洲各國,奧地利絕對是最重視殖民地經濟發展的。不過再怎麽重視,也比不上本土。

為了避免殖民地廉價農作物,沖擊到了本土農業市場,從一開始本土和殖民地之間都存在著貿易稅,只不過比外來關稅略低。

在維也納政府中一直都有經濟一體化的呼聲,投資種植園們的貴族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都想把殖民地納入本土中。

目前西非、剛果、尼日尼亞地區的統治模式,已經開始向國內靠攏,部分殖民地城市都在采用和國內一樣的法律。

作為第一代殖民者,大家和本土的感情還是非常強烈的。很多人都在推進一體化進程,弗朗茨本人也是支持者之一。

不過因為牽扯到了方方面面,維也納政府還不敢冒然宣布把殖民地納入本土中,不過開發最好的殖民地已經開始實施行省制了。

相比國內,這些殖民地行省的權利更大,甚至還擁有一定的軍事權。現在降低殖民地同本土的貿易權,無疑是一體化進程又更進了一步。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提出了疑問:“理論上沒有問題,不過降低本土和殖民地貿易稅,還牽扯到了第二德意志和本土的一體化進程。

這個問題先放出風聲,試探一下國內各界的反應。同時組織經濟學家進行綜合論證,必須要搞清楚這對本土帶來的沖擊有多大。”

這是把問題明面化,在此之前推動:殖民地和本土一體化進程的法理依據,就是弗朗茨提出的再造德意志第二家園。

既然從一開始非洲殖民地就是德意志第二家園,那麽和第一家園合並,也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這些都是民間的猜測,官方一直沒有進行表態。推動一體化進程的主力也在民間,涉及到殖民地利益的團體和個人在推動這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