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安全第一

稅收政策還只是一個意向,最後要做到什麽程度,最終還是要看實際情況。除了當事人外,大部分人都是漠不關心。

殖民地和本土一體化,這就不一樣了。維也納政府剛剛當出了風聲,就迅速引發了社會熱議。

支持者和反對者天天在報紙上撕逼,就連普俄戰爭、美國談判、俄國海軍被海盜欺負等熱門話題,都被壓了下去。

輿論沒有一邊倒,支持者和反對者殺的旗鼓相當。這讓弗朗茨很放心,看樣子一體化在帝國議會中通過的幾率比較高。

作為皇帝,雖然有能力可以強制通過一項決策,可弗朗茨從來都沒有幹過。

表面上看起來這麽幹很威風,展示了一言九鼎的君主權威,實際上帶來的潛在政治威脅非常大。決策正確那是應該的,決策失誤就要皇帝為此負責了。

沒有人能夠保證不犯錯誤,更何況正確的決策出現在了錯誤的時間、地點,同樣也是一個錯誤。

帝國議會是新神聖羅馬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其中就一個背黑鍋的作用,通常大的政治決策都需要在這裏走一遭。

這是弗朗茨準備的政治後手,萬一出現了大問題,不想讓內閣滾蛋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帝國議會為此負責。

經過這麽多年的改組,現在的帝國議會已經不在是當初的幾個人,議員數量已經大幅度增加,不過以邦國為單位的體制沒有變。

那怕是最小自由市也有至少一個席位,然後每三百萬人產生一個席位,為了照顧小邦國,人口超過三百萬後直接增加一個席位。

反正不管怎麽弄,奧地利都占據了一半的席位。不過有三分之一的議員反對就可以否決議案,要修改憲法,必須要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議員同意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憲法問題不是弗朗茨搞出來的,而是各邦國主動要求的。

因為帝國憲法保證了他們的自治權,為了杜絕奧地利插手他們內政的可能,直接提出了一個幾乎無法滿足的條件。

當然,憲法中保護皇帝、國王的有利條款,也是促成這一規定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是聰明人,作為對自己有利的條款當然要支持了。

中央政府的權利自然是受到了限制,官僚集團不管多麽牛逼,在法律上他們的權利都受到了制約。

各邦國政府都有一套班子,現在新神聖羅馬帝國政府內閣權利大,那是建立在他們兼任了奧地利內閣的前提下。

如果某一天弗朗茨不高興了,可以直接讓他們分家。那麽帝國內閣就會尷尬的發現,離開了邦國政府配合,他們什麽也幹不了。

軍隊是皇帝和下面國王的,內閣無權調動;各邦國擁有高度自治權,內政問題中央政府無權過問。

就剩下了部分財政權,中央政府可以印鈔票,然而這也需要帝國議會批準;中央政府收上來的鑄幣稅、關稅,需要支付行政開銷、軍費、皇室年金等等,不足的部分由邦國政府分攤。

當然,外交權在中央政府手中,殖民地管理權也在中央政府手中,只不過這些都離不開邦國的配合。

尤其是涉及到邦國政府的內政問題時,所有政策都是建立在邦國政府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

比如說:現在政府計劃給紡織業工廠退稅,就必須要獲得邦國政府配合才行。

要是某個邦國政府反對,那麽他們還是可以自行其事,按照自己的法律繼續征稅,不需要理會中央政府的決策。

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現在新神聖羅馬帝國經濟已經一體化。很多經濟上的問題,都需要中央政府協調解決,對自身有利的條款大家沒有理由會拒絕。

這也是弗朗茨對中央政府的定位,一個組織協調者,將所有邦國串聯在一起。

和歷史上的德二帝國有些類似,只不過他這個皇帝的權利要大得多。中央政府無權幹涉各邦國的內政,不等於皇帝也沒有權利幹預。

有權利是一回事,要不要去管又是另外一回事。

除非是某個邦國政府搞得天怒人怨,民眾都揭竿而起,必須要由皇帝出面幹涉的時候,弗朗茨才會插手。

從新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所以弗朗茨一直都是只拿工資不幹事。

他又不是權利狂人,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何必要去幹呢?作為新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當好裁判就行了。

何況,弗朗茨還兼任著奧地利皇帝、巴伐利亞國王,就算是有權利欲旺盛,也不是沒處發泄。

實在不行還可以折騰殖民地,反正事情永遠都是做不完的。如果不怕猝死的話,完全可以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

兼職多也不是沒有好處,在歐洲這個財產劃分明確的社會,弗朗茨能夠拿到薪水自然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