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桃酥(第2/3頁)

到了四合院之後,徐拙拿著東西推門進去,照例看到了在門口攔路打劫的熊仔。

天冷之後,這小家夥就不再出門了,每天趴在有著地暖的室內各種鹹魚躺。

不過每當徐拙過來,它就會立馬打起精神。

因為徐拙每次過來,不是送吃的就是送什麽新奇的食材。

比如上次徐拙送來一條野生江團,放進水盆裏之後,這貨就舉著尾巴在水盆邊轉悠,試圖捕撈。

但因為體積差距過大,所以最終也沒得逞。

嗯,那條江團將近二十斤,比熊仔的個頭大多了。

徐拙把東西放下,順便拿出幾個小魚幹和熊仔重新建立起外交關系,然後又陪著幾位老人聊了會天。

剛準備起身走人的時候,於培庸突然說道:“對了,等會兒我要做桃酥,你要是想直播或者想學習的話,可以跟著看看。”

徐拙剛剛正發愁直播的內容呢。

畢竟年關將至,再做菜的話,就得跟春節相關的了。

於培庸要做的這道桃酥,正好符合要求。

桃酥是一道很有名氣的宮廷小吃,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

據說這道美味起源於江西,原本是一位窯場的工人順手在窯爐上烤一些面餅子解饞用,後來大家發現這種做法很好吃,於是紛紛效仿,同時還把這種用窯爐做出來的酥餅,稱之為陶酥。

久而久之,在流傳的時候,陶酥兩個字就成了現在的桃酥。

當然了,這只是傳說,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桃酥,是核桃酥的簡稱。

也就是說,這是用核桃仁做成的酥餅。

不過發展到現在,已經完全跳出了核桃仁的限制。

幾乎所有的幹果都可以加,甚至不需要堅果也行。

光用面粉,一樣能夠做出美味好吃的桃酥。

於培庸做桃酥的原因很簡單,臨近年關,兩位老太太去街上買了一些點心果子回來。

買回來之後自然是要嘗嘗的,但在吃桃酥的時候,卻吃出一些瓜子殼。

這就太不像話了。

兩位老人把買回來的桃酥全都扔了。

扔了之後又想吃,畢竟這種小吃是從小吃到大的,過年沒有桃酥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但外面賣的,實在讓人不放心。

所以就萌生了自己動手做桃酥的念頭。

動手做的話,肯定不是兩位老太太動手,因為這種小吃,她們實在不擅長。

不過她倆不擅長,於培庸卻很熟。

當年在國宴後廚,老爺子喜歡騎著自行車四處溜達,於培庸喜歡研究各種美食的做法。

這桃酥,就是那會兒被於培庸學到手的。

桃酥的做法並不難,需要的食材也不算多。

除了面粉之外,主要還要用到熟豬油、綿白糖、泡打粉、蘇打粉、黑芝麻、幹澱粉、雞蛋黃等食材和調味品。

徐拙在廚房把直播的設備架好,直播開始。

他沒有和於培庸直接做吃的,反正這會兒時間還早,兩人先在直播間裏,和粉絲們進行了一些互動。

於培庸作為前輩,也回答了一些廚藝方面的問題。

十點半的時候,直播間的人數已經上來,於培庸開始做桃酥。

他首先把豬油放入盆裏,然後倒入一些綿白糖。

“桃酥像要好吃,豬油是必不可少的配料,雖然現在不提倡吃豬油,但在甜品和小吃中,放豬油和植物油,完全是兩種概念。

用豬油來做桃酥,能夠讓桃酥吃起來更具香酥的口感。

而且用豬油做出來的桃酥不會硌牙,不會讓人覺得硬,輕輕一咬,桃酥就會完全變成粉末,吃起來特別過癮。

除了豬油之外,白糖可以用綿白糖或者糖粉,這兩種都是能夠迅速融化的調味品,比白砂糖要好用。

假如這裏面放白砂糖的話,很不容易化開,等會兒和面團的時候,就仿佛在砂紙上和一樣,會非常不舒服。

而且白砂糖也容易讓面團形成小顆粒,所以在做桃酥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

直播的次數多了,於培庸對直播越發的得心應手。

他認真的給大家講解了以下選材的要領,同時說道:“其實還有一些創新口味的桃酥,比如海鹽味兒,比如椒鹽味,吃起來也都很不錯。

這種創新口味的桃酥,做法上跟傳統的一模一樣,都是在放入豬油的時候,就把調味品放進去。”

綿白糖放進去之後,於培庸用手在盆裏攪動起來。

這道美味其實可以用打蛋器來做,不過相對於科技的做法,用手卻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在攪拌的時候,手的溫度也可以讓豬油稍稍融化,這樣打出來的豬油會更加細膩,和綿白糖也能摻得更加均勻。

不過這道小吃中,光把豬油打均勻可不行,得打到發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