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不愧一品之名(第2/4頁)

只有一定美術功底的人,才能把這道菜完美的呈現出來,甚至能夠超越前輩,讓菜品更具美感,更加雍容華貴。

多年來,中餐師傅樂此不彼的對這道菜進行創作,原因就在這裏。

這道菜,已經徹徹底底的脫離了菜品的範疇,而達到了藝術的境地。

藝術有盡頭嗎?

沒有。

所以大家對這道菜的熱情,也始終不減。

徐拙把菜品蒸上之後,開始準備做這道菜要用到的玻璃澆汁。

所謂的玻璃澆汁,其實就是用澱粉熬制的稍微濃稠一點的澆汁而已。

因為會呈現出透明的效果,所以在業界被稱為玻璃澆汁。

做玻璃澆汁要用到清雞湯和蔥姜水,蔥姜水的量不用太多,主要是給清雞湯提一下微熱,讓清雞湯的鮮味更加醇厚一些。

除了這兩樣之外,澱粉水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

畢竟澆汁嘛,說白了就是用芡汁熬成的湯水而已。

徐拙把三樣湯水準備好之後,又準備了一點食鹽。

食鹽的量不需要太多,因為這道菜的澆汁不需要有太濃的味道,只需要有一點點鹹味來引出鮮味就行。

至於別的調料,一概不用。

高端的菜品,在調料的使用方面是很吝嗇的。

這類菜品在調味方面,有些返璞歸真的感覺。

用最少的調味品,還原出食材本真的味道是高階菜品共同的追求。

不管什麽菜系,一旦涉及到高階菜品,基本上都會變得清淡和素雅起來。

比如現在以麻辣著稱的川菜,其高階菜品依然是開水白菜和已經失傳的肝膏湯。

這兩者,都是味道非常清淡的菜品。

另外還有香辣和酸辣聞名的湘菜,其高階菜品竹筍芙蓉湯,也以清淡素雅而聞名。

至於別的菜系就更不用說了,稍微一把拉就能發現,高階菜品的風格幾乎完全一樣,很少能夠見到重口味的。

美食中的返璞歸真,不光是味道清淡素雅,更重要的是一種回歸自然,回歸平和的一種心境。

這也是為什麽有些人吃了人均好幾千的經典魯菜,覺得物有所值。

而有些人則覺得菜品全都沒啥滋味,還不如吃毛血旺配米飯來得過癮。

心境達不到一定的水準,就蓋特不到廚師們在菜品種傳遞出來的思想,也就品不出菜品中的滋味了。

這種玄而又玄的說法,不僅在中餐中出現,其實日料法餐等等,也都講究這個。

特別是日料,相對中餐而言更加神秘玄乎。

從這點來說,世界上的人在美食方面的追求,幾乎是一致的。

這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天下大同吧。

食材準備好之後,徐拙並沒有著急開始做,而是站在,靜靜的守著蒸鍋。

這道菜需要蒸制十五分鐘左右,要是提前準備的話,澆汁很有可能會冷掉,所以最好等豆腐出鍋之後才進行熬制。

其實要不加做模具用的鋼圈的話,蒸八分鐘就足夠了。

但現在豆腐外面裹著一層鋼圈,蒸時間太短的話,豆腐不一定能蒸好,所以要多蒸一會兒。

要是在家做的話,徐拙絕對不會這麽瞎講究。

直接在盤子裏鋪一層豆腐,然後把餡料擺上,再弄一層豆腐,直接上鍋開始蒸制,完全不考慮賣相。

但這會兒是要老爺子他們品嘗,可不能掉以輕心。

得把壓箱底的本事拿出來,才能起到驚艷全場的目的。

才能鞏固自己的人設。

這樣以後自己再做出一些高階菜品的話,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甚至還會覺得理所當然。

人設是需要維持和鞏固的,但萬一翻車的話,就是大型社死現場了。

現在徐拙的目標是努力掙錢,社死不社死的……

他連肄業證事件都經歷過,人設翻車的社死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畢竟回頭只要再做一道擅長的菜品,就能挽回聲譽,而肄業證的事兒……

現在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徐拙哥哥是個學渣,不能向徐拙哥哥學習。

每次這種言論在網上出現,徐拙就會遭遇一波群嘲。

學渣的辛酸啊。

十五分鐘很快過去了,徐拙把火關掉,又悶了兩分鐘。

然後他掀開鍋蓋,一股濃郁的豆腐香味兒,從鍋裏飄了出來。

他小心的把盤子從鍋裏端出來,揭掉鋼圈上面的保鮮膜,拿著扇子小心的在表面扇動,這樣能夠加速豆腐的冷卻,同時也能減少水蒸氣在豆腐表面凝結。

等到溫度稍稍降下來之後,他把豆腐放在一邊降溫冷卻。

趁著冷卻的時候,徐拙開始熬制玻璃澆汁。

把鍋放在灶上,開火後裏面加入清雞湯和蔥姜水,然後用中火開始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