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花下劍(第3/3頁)

姜恒說:“總要迎敵的,否則呢?”

“喊我。”耿曙如是說。

姜恒一想也是,有耿曙在身邊,以後已用不著他去與人動手了。

耿曙收劍,跟在姜恒身後,觀察他的臉色,生怕他輸了臉上掛不住,安慰道:“但你從小不習武,練到這程度,已算得上不錯。譬如說界圭,須得我全力以赴,才有一戰之力。”

姜恒輸給耿曙,卻沒有半分不甘,畢竟在他心裏,耿曙向來是天下第二的能耐,早在很小的時候,這個觀念就已根深蒂固。

這時他所想的,反而是有關天下刺客的說法。

“五大刺客都是誰?”姜恒心中一動,問道。

耿曙與姜恒回到廳內,復又坐下,耿曙說:“項州、界圭、你師父羅宣、爹,以及‘神秘客’。”

姜恒說:“很久以前,我還以為神秘客就是我師父。”

耿曙搖搖頭,答道:“羅宣離開過海閣,十三年前,他與項州配合,屠殺了將近三千郢軍,從那以後,再無人敢進滄山一步。”

原來是這麽回事……姜恒好奇地看著耿曙,說:“你又是從哪兒知道的?”

“武英公主。”耿曙端坐時,依舊保持著軍人的姿勢,雍軍風紀在這幾年裏,猶如一把利刃修裁了他,令他時時刻刻保持著嚴肅與認真的氣質,行如風,坐如鐘,較之所識鄭人那懶散的風格,耿曙就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劍。

耿曙想了想,又開口道:“她空了常喜歡朝我們講故事,說得最多的,就是爹,以及天下的江湖刺客、風土人情、江湖逸聞,她教給了我許多。”

姜恒說:“看得出來,你的話倒是多了。”

“只是對你。”耿曙答道,“我現在有滿肚子的話,恨不得都翻出來與你說,只是嘴拙。”

“有的是時間慢慢地說,”姜恒哭笑不得,“你急什麽?”

一時兄弟二人又沉默無話,姜恒忽然想起來,說:“對了,忘了告訴你。”

耿曙揚眉,期待地看著姜恒,姜恒卻低聲說:“娘已經死了。”

耿曙不知如何回答,事實上他早在昭夫人離開那天就已預料到,她是個堅韌不屈的女人,哪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亦果斷制止了兒子的哭哭啼啼,她將死亡轉化成了一場離別,讓姜恒習慣她的離開,最終將她安放在了記憶裏。

而她的目的,也終於達到了。

終她的一生,每時每刻,都在主宰著自己的路,哪怕死亡到來之時,亦無所畏懼。

“項州的骨灰葬在了滄山。”姜恒說,“要有機會能找到娘的遺物,也帶回去罷,把他們放在一起。”

“好。”耿曙說,“以後去辦,咱們一起。”

宋鄒又來了,兩兄弟抵達嵩縣的三天後,吵也吵過了,哭也哭過了,情緒總算平靜下來。而宋鄒付出了十足的耐心,時間很長,有什麽必須著急現在辦的呢?

宋鄒抱著一疊文書,帶領兩名主簿,在廳外朝姜恒與耿曙稍一致禮。

“入冬前的工事已結束,”宋鄒說,“現來回報將軍。”

耿曙倚在榻上,穿著裏衣,赤著腳,懷裏抱著姜恒,總忍不住要與他親昵,讓他趴在自己身上,不許他離開半步,像小時候一般,揉揉臉,捏捏鼻子,在他背上摸個不停,還給他理頭發,像抱著只小動物逗弄。姜恒則象征性地抵抗幾下,便隨耿曙折騰,這撫摸與親昵讓他十分受用,就像只曬太陽的貓。

耿曙正要讓宋鄒放下書卷就走,姜恒卻從耿曙胸膛前爬起來,整理單衣,穿上外袍,臉上發紅,怪難為情的,笑道:“宋大人請,正想找您聊聊。將士們反正閑著無事,讓他們替百姓,去開開荒吧。”

“那當真是最好不過了。”宋鄒笑道。

姜恒面對文官時,那習慣的語氣與行事,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當初他是晉廷最小的官員,對一眾政務,如何按部就班,自當熟得不能再熟。發揮他才能的地方不是在戰場,而是在朝廷上,從這一點來說,太子靈確實錯過了極佳的機會。

宋鄒笑道:“姜大人在嵩縣可住得慣?”

耿曙尚未通告本地官員姜恒的來歷,聽到“姜大人”三個字時,姜恒驀然想起久違了的一幕。

“宋大人?”姜恒想起來了。

五年前,宋鄒前往洛陽述職,還在廷外朝姜恒問過路!

宋鄒嘆了口氣,意味深長地說:“太史大人,好久不見了。”

兩人當即會心一笑,姜恒說:“你是怎麽認出我的?”

宋鄒說:“有些人哪怕經歷再長的時間,眼神也不會變。”

姜恒朝耿曙說:“哥,你記得他麽?”

耿曙搖搖頭,說:“不記得。”

耿曙從來眼裏就沒幾個人,昔時在趙竭麾下,眼裏也只有姜恒,所想之事也十分簡單,一名地方官,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