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當天下午,我用谷歌搜索馬克斯•戈登,發現他不僅僅是個一般意義上的“大腕”,而且還有人說他是銀行業“玩得轉的小引擎”——盡管偶爾強調的是“小”。有一篇文章甚至把他比做克林頓時期的羅伯特·賴克1;不過,對於這個小個子紐約人,我卻不以為然——那只不過是經常可以聽到的那種 “小個子闖出了嶄新的大市場”之類的話題。

他在布魯克林2的弗拉特布什長大,父母是來自白俄羅斯3的移民,姓格羅德津斯基;但他自己改名換姓,進了布魯克林學院,成為他們家第一個大學生;畢業時獲得經濟學學位,然後進入紐約大學商學院,獲金融學的MBA4,立即被大通曼哈頓銀行聘用,經過一系列實習後,在該銀行的國際部獲得要職;銀行認為他極有價值,因為他能講一口流利的俄語。

還在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開放”之前,他就已經非常熟悉俄國和東歐經濟。七十年代,他曾就美蘇小麥貿易寫了一篇精彩的分析文章,預言在不久的將來,超級大國之間政治博弈的重要性將讓位於商業貿易——後來似乎果真如他所料。阿拉伯石油禁運5期間,他建議美國考慮從蘇聯進口石油;而後確有傳聞,美蘇兩國進行了秘密會談。

萊赫·瓦文薩6總統開放市場後,戈登立即嘗試首批進軍波蘭。柏林墻倒塌後,他幫助組織了最初幾場以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為主題的經濟發展會議。

另一篇文章說,他之所以對東歐感興趣,是因為他們家來自那個地區。戈登並沒有指出這個說法的謬誤之處。他說,“這是我的報答方式,可以讓其他人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他補充說,只有當所有國家都擁護自由市場的時候,才有可能取得大規模進步。

我撚弄起一綹頭發。看來他不但是個商業巨人,現在還成亞當·斯密7了?當然也有一些人非常看重他,每當媒體關注那個區域的時候,都以他為專家,請他發表意見。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感情生活卻不太成功。他與卡倫·懷斯同樣在布魯克林長大,他倆的婚姻卻充滿波折,最終以極不愉快的離婚收場。曾有報道暗示,判給卡倫的贍養費數目驚人。九十年代早期,他移居到了中西部。

戈登竟然會離開世界金融之都,來到“第二城8”!對此我頗覺意外。但他聲稱,紐約城市擁擠,競爭激烈,新公司很難立腳。這倒可能是實話。如果他已經萌生開辦銀行和建設摩天大廈的念頭,芝加哥在金融和政治方面確實有著更為有利的環境,就連特朗普9也將腳趾伸進了密歇根湖裏。再說,那段婚姻已經結束,他又沒有孩子,父母也都去世,幹嗎不到“第二城”10實現夢想呢?

剛開業時,金海岸信托公司規模很小,但戈登積極尋找商機,完成了一些富有獨創性的投資。例如,他協助為南斯拉夫的“南方”牌汽車引進資本,那是一個成功出口到西方的廉價汽車品牌。蘇聯解體後,他不但在鋼鐵、石油等基礎工業裏投資,而且涉足非資本密集型行業,尤其是軟件業。

他常常說,錢能生錢。盡管與政局不穩的國家開展業務有風險,金海岸信托公司卻甘願冒險,果然生意興隆,越做越大,資產規模也不斷擴大。此外,美國的經濟出現問題時,他收取的高額利息抵消了經濟放緩產生的負面效應,業務得以繼續發展,盡管在公開場合他總對自己的成績輕描淡寫。

他還不停編織各種關系網,繼續在東中歐主辦各種會議。他堅稱,這麽做很關鍵,這些會議不但為潛在投資者提供了窗口,而且,新成立的公司與行業可以從中學習西方行業領袖的成功之道;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瀏覽的所有文章裏,只有一篇對他不那麽恭維。那是一個小氣的芝加哥金融分析師為公司撰寫的時事通訊;文章質疑金海岸信托公司的發展速度。唐納德·魯賓遜宣稱,一家銀行能在短短十年內白手起家發展到暴富,完全是個奇跡,而在當今這個經濟環境裏奇跡很難發生。他建議讀者密切注視這顆流星,以確定它不會燒成灰燼。

這時我不禁瞥了一眼大衛的照片——就放在電腦上方的架子上。那是去年夏天我們仨騎車到植物園時拍的。他知道馬克斯•戈登和金海岸信托公司,或許能給我提供比這幾篇文章更多的細節,但我不能給他打電話!說實話,也許應該把他的照片拿走扔掉——我不由得嘆了口氣——現在確實還做不到!但我確實把相框翻了個面,讓照片面對墻壁。

我打印出那幾篇文章,收進一只文件夾裏,接著下樓煮一壺咖啡;然後趁此期間,開車到學校接蕾切爾。她的朋友卡蒂跟她一起鉆進了車。到了家,她們抓起一袋餅幹和兩聽汽水,蹦跳著朝樓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