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3頁)

“你不同意她的看法?”

“我不能chance nehmen碰運氣。”他朝我淒然一笑。“如果上帝不讓猶太人在Europa16生存,那麽在以色列又有多大可能性呢?以色列的四周可都是fiend——敵人哪。”

晚上,我在大衛的衛生間梳頭時,正想著威利和大衛人生中的那些相似之處,鏡子裏突然出現了大衛的面影。

我頓時笑逐顏開。

他卻沒有回我以微笑。

“怎麽啦?”我轉過身子。

“沒有。沒什麽。”

“晚上好,我是格蕾絲•斯裏克17!” 我注視著他。“大衛,自從我來到這裏之後,你好像一直有心事。”

他看看我,然後微微聳了聳肩:“只是——你兩個小時對威利的了解,就超過我一個星期。”

我放下發刷:“他可能正好有了說話的心情;我只是碰巧在正確的地方和正確的時間見到了他。”

“我覺得不是。我意思是說,我和他還有布麗吉特在一起的時候,他……”他突然不說了。

“誰?”

他臉上現出怪怪的表情。

“誰是布麗吉特?”

他輕輕走進臥室。“布麗吉特是他已故合夥人的女兒,父親死後參與了經營,他們一起合作有幾年時間了。但我覺得她對威利一生的了解還沒有你多。”

我跟著他走進去,踮起腳尖吻了他:“我可是有既得利益的。”

他終於笑了。

我們躺到床上。“你知道誰想見他嗎?”

“你父親。”

“說對了。”我緊緊依偎在他懷裏。“威利是萊爾的兄弟,你的舅舅;我肯定爸爸為了來這裏,會答應任何條件的。”

老爸年輕時,曾與大衛的母親相戀,後來無果而終。我有時覺得,老爸希望我和大衛能兌現他和萊爾沒有實現的承諾。我抓起大衛的手,拂過我的面頰。

他的手卻抽了回去!

五分鐘後,傳來均勻而有規律的呼吸聲——他已經進入夢鄉。

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試圖忘掉胸口的傷痛;也許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苦難,已感到精疲力竭。

僅此而已。


1 多伊爾斯敦: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部一小鎮,位於費城郊區,風光旖旎,百年歷史,在美國有一定知名度。

2 自由鐘:美國費城國家獨立歷史公園裏的一件歷史紀念物,是費城的象征及美國獨立的象征。在美國的知名度僅次於自由女神。1776年7月4日為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而鳴響。

3 索賽蒂希爾:費城中心地帶一處地名。

4 “Willie, die Ellie ist da.”德語,意思是“威利,艾利到了。”

5 德語。意思是“不。”

6 科隆:德國中西部萊茵河畔名城。

7 農民:威利分別用了法語、英語和德語表達了這個名詞。

8 德語。意思是“不是的。”

9 德語。意思是“比利時。法國。荷蘭。”

10 德語。意思是“這很好。”

11 德語。意思是“牛奶車。”

12 德語。意思是“到世界各地”。

13 德語。意思是“明白嗎?”

14 達豪: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城市。

15 德語。意思是“是的。”

16 德語。意思是“歐洲”。

17 格蕾絲•斯裏克(1939-)美國歌手,歌曲作家,模特,20世紀60年代中期搖滾樂及迷幻音樂劇的代表人物,也是是艾利年輕時的偶像;此處艾利故意模仿格蕾絲的腔調,想要打破尷尬,活躍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