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奏 一個益州人在武昌 第三章 遠行與暗流(第2/6頁)

通過銅鏡,荀詡不需回頭就能發現後面人群中隱藏著另外一個追蹤者。這名追蹤者不知道荀詡正利用銅鏡看著他,視線毫不忌諱地盯著荀詡的背影。

很明顯這是東吳情報機構的一個小花招。跟蹤者使用了雙重跟蹤,首先派兩名並不專業的追蹤者去跟蹤目標;當他們被故意甩掉以後,目標就會放松警惕,放心地直接前往目的地,往往忽略到他其實還處於被另外一組秘密跟蹤者的監視之下。

“這不過是吳人的一些小伎倆。”張觀這樣評價說,這樣的花樣沒有什麽實際價值,一個專業的情報人員不會因為甩脫了一兩個追蹤者就掉以輕心。

荀詡離開銅鏡鋪,繼續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不知不覺中沿著苑路逛到了武昌河的一處渡口。

江東以水鄉而著稱,除了長江以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大小河流縱橫,武昌城區也被一條寬闊的水道貫穿其間,這條叫武昌內河的水道上只有幾座浮橋,所以大部分平民還是靠擺渡在河兩岸穿行。

荀詡走到渡口的時候,等船的人已經聚集了二十多名,都擠在岸邊望著從對面徐徐劃過來的舢板。荀詡用余光瞟了一眼後面,看到那名跟蹤者也如影隨至,躲在擁擠的人群裏。

這時候舢板快要靠岸了,渡口的船夫拿了一頂草帽開始挨個收錢。荀詡從懷裏摸出一枚大泉銅錢扔到草帽裏,船夫道了聲謝,掏出一個用白蘿蔔刻成的印章在他手腕上印了一個“水”字,並告訴他在上岸之前不要擦掉,以備查驗。追蹤者見他買了船票,也趕緊掏出錢來如法炮制。

舢板搖搖晃晃地靠了岸,岸上的人將一條木踏板橫在船與碼頭之間。舢板上的乘客轟轟沿著踏板下了船,甚至有性急的人直接從船邊跳到岸上,然後揚長而去。當乘客全部都下完以後,船夫揮手示意等船的人可以上去了。一時間人聲鼎沸、雞飛鴨叫,兩名船夫用竹杆擺在踏板兩側,以免有人被擠下水去。

荀詡首先登上船去,後面的人越湧越多,逐漸把他擠到了舢板邊緣。那名跟蹤者也擠上了船,和他隔了大約有七、八個人。整條舢板上都擁擠不堪,他沒辦法再靠近一點。

船夫見人上得差不多了,讓岸邊的人拿掉踏板,然後將舢板頂部用一根細鐵鏈與橫貫河流兩岸的粗鐵鏈相連——這是為了防止舢板被水流沖開太遠——大手一撐竹篙,舢板緩緩地離開了岸邊,朝著對面開去。

就在舢板離開渡口三四尺的時候,荀詡突然從船邊一下子跳回到了岸上。

這一變故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那個追蹤者先是一愣,然後氣急敗壞地推開人群,但為時已晚。這時舢板離開渡口已經有將近兩丈的距離,他怎麽也不可能再跳回渡口。

舢板不能立即回頭,於是這個可憐的追蹤者只能無可奈何地望著站在渡口的荀詡慢慢遠去……

甩脫這三名追蹤者花了荀詡半個時辰。他看看天色,時候已經不早了,便返身離開渡口快步朝著預定的接頭地點走去。

他真正的目的地是武昌城內東湖旁的青龍場。這是東湖湖畔一個寬闊的校場,今天在這裏有一個很大的集市,武昌平民和附近郡縣的人都紛紛趕來湊熱鬧。荀詡抵達的時候,集市已經開始半天了,到處人聲鼎沸,吆喝聲、叫喊聲、騾馬響鼻聲、小孩哭鬧聲響成一片。西側擺滿了小商販的雜貨攤,既有海南諸國的雜香、細葛、明珠,也有產自幽燕的人參、皮毛;東側是各式各樣的小吃,中間則有許多人聚在一起看西域藝人的雜耍,並不時發出驚嘆聲。

荀詡走到賣小吃的地方看了一圈環境,徑直走到了一家賣銀耳湯圓的攤子前。這家攤子生意很興隆,外面一字排開七八張方桌都坐滿了客人,個個捧著熱氣騰騰的湯圓吃得正歡。荀詡問老板也要了一碗,老板應和一聲,下了十幾個生湯圓下鍋,煮了一小會兒,用漏勺攪了攪,然後撈起來盛到一個粗瓷大碗裏,又澆了一勺糖蜜水上去。

碗很燙,荀詡用兩個袖口夾住碗走到一張木桌前說了聲“借光”,隨手拉了一張胡床坐下,慢慢吹碗裏的熱氣。

“你來了?”

一個聲音忽然從他背後傳來,荀詡下意識地回頭去看,聲音又低聲喝道:“不要轉過頭來!”

荀詡把頭扭回去,若無其事地繼續吹著碗裏的熱氣。

“張觀為什麽沒來?”

“他另有任務,我是新到任的司聞曹功曹。從今天起我負責與你聯絡。”

荀詡回答。現在坐在他背後的這個人是敦睦館在東吳官署內部發展的一名內線,經常為他們提供含金量很高的情報,以供蜀漢對吳決策的參考之用。更為難得的是,這名內線不是為了金錢而工作,他是個狂熱的漢室支持者,因此可靠程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