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4頁)

劉易斯清脆地笑了一聲。那聲音一開始曾讓哈特很惱火。現在他已經不在意了。劉易斯說,“你是最後的莫希幹人【注】。那個電影挺震撼的……你打獵吧,我敢打賭。”

【注】:《最後的莫希幹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系19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1789-1851)的代表作。莫希幹是印第安人的一個部落。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原始森林的幽美、神秘以及白人殖民者、印第安人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大森林裏的追逐廝殺被描寫得驚心動魄又富有詩情畫意。該小說後被改編成了電影。

哈特說,“不。從未打過。”

“扯他媽的淡。真的?”

“真的。你呢?”

劉易斯說,他好久沒打了,不過以前經常打。打得挺多。他挺喜歡的。“我覺得你也會喜歡的。你對這兒的路好像很熟。”

“這不是北方樹林【注】。不一樣。我們這是在威斯康辛州,一個州立公園裏。只能靠邏輯了。”

【注】:北方樹林(the North Woods),亦稱“北大林區”(the Great North Woods),橫跨緬因、新罕布什爾、佛蒙特和紐約四州,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魁北克等地,面積達105,000平方公裏。

“不見得,我看你是靠自然。”

哈特正想問,“什麽叫靠自然?”突然一愣。一聲尖叫,女人的尖叫,順風傳來。是呼救的尖叫。她是不想發出聲音的,哈特聽得出來,但他還是聽出了那聲音中所透出的驚恐,甚至可能是絕望。有距離,但不遠,也就四分之一英裏的樣子,走若利埃小道會有半英裏遠,那正是他們要去的地方。

又是一聲呼喊,喊的什麽聽不清楚。

“是同一個人在叫嗎?”

“不知道。”

“我們走。”

他們貓著腰,盡可能快地朝前走過去。

“多看著點。我不相信她。先前她們就有一個人假叫過一次,在湖邊,別忘了。沒準又是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想幹一仗。沒準她們沒有槍。但她們有刀。”

十分鐘之後,兩人貓著腰,四下裏掃視著周圍的綠樹,他們停下了腳步。前面的路變寬了,出現了另一條小路,岔向了左邊。岔路口上有一個木牌,在月光下看得很清楚。箭頭所指的一條路,哈特在GPS上看到過。路先向西,再向北,繞過一個小湖之後,到達一個護林站。那兒有兩條路通向公路。

哈特示意劉易斯在他旁邊的灌木叢中蹲下。看了看四周。“看見什麽了嗎?”

“沒有。”

哈特仔細地聽了一會兒。再沒有人叫的聲音了,也沒有人說話的聲音。只有輕風,輕輕地吹拂著樹枝,樹葉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仿佛有無數的螃蟹在疾行。

劉易斯碰了碰哈特的手,指著一個地方。岔路口過去十五英尺的地方有一排黑糊糊的木欄杆,上面掛著一個牌子,上書:危險。後面就是一片幽深的黑暗,那兒就是懸崖直落溝谷的地方。“那棵樹,哈特。”

“哪兒?”

終於他看到了:懸崖邊上的那棵樹上有一個樹枝折斷了。你可以看到樹皮剝落後露出的白木。

“不知道是不是又在玩什麽把戲,”哈特低聲說,“你繞到右邊去。那邊的那片灌木。”

“好嘞。”

“我去懸崖邊看看。我會弄出點響動,看她們會不會有動靜。”

“我見誰滅誰。先上面一槍,再下面一槍。”劉易斯咧嘴一笑。“我會閉嘴。”

今晚第一次,劉易斯看上去有點自信了。在這樣一個艱難的夜晚,哈特終於對他的這個同夥有點放心了,覺得他不會再壞事了。“去吧。避開那片落葉。”

劉易斯悄無聲息地貓著腰越過小路,溜到一片灌木叢的後面。哈特見他占據了有利地形,控制住了這塊地方,便朝前面摸過去,身子也壓得低低的。腦袋不停地前後轉動著。

他注意到遠處,在溝谷的底部,有個建築,像是那個護林站。

他舉著槍,槍口朝前,朝那個牌子走過去。他檢查了一下樹枝折斷的地方,隨即朝懸崖下邊看去。他什麽人也沒看見。便拿出手電筒,一束電光朝夜色中射去。

耶穌啊。

他站在那裏,收起槍。把劉易斯叫了過來。

“那是什麽?”

“看……她們想爬下去。但沒爬成。”

順著懸崖邊緣看下去,他們可以看見在昏暗的月光下有一個石坎,在下面二十英尺的地方,石坎位於一個陡峭的石壁底部。其中一個女人,也許是兩個人,曾摔在那個地方。石坎上有一根四英尺長的樹枝——就是從他們身邊的這棵樹上斷開的。樹枝周圍有一片鮮亮的血跡,在月光下閃閃發亮。

“乖乖,”劉易斯說,“摔得不輕。”他竭力朝溝谷的深處張望。“腿摔斷了,我敢打賭。流了很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