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黃金寢宮”


換句話說,在殯儀館裏面,人生的根本價值全濃縮在經過防腐、修飾出來的安詳遺容上。

——麥考夫&亨廷頓(P.Metcalf&R.Huntington),《死亡的禮節》(Celebrations of Death)


1

幫死者化上美美的妝,特地打開棺材的蓋子,展示在賓客的面前——說起這讓其他國家的人覺得有點奇怪的美式喪葬禮俗,有的學者主張是源自於歐洲王公貴族的死者化妝術和將屍體用石灰封存在甕裏的方法;也有人舉證說,百年戰爭時就已經有幫戰死者做防腐處理的例子;更有人深信那全是蘇格蘭某解剖學者的胞弟發明出來的。然而,站在這一單一國家特有習俗的角度看,我們還是直接從南北戰爭前後的歷史事實去追本溯源會比較恰當吧!

十九世紀初,美國本土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擴散。為了運送親人的遺體回家,有人得開始長途跋涉。再加上南北戰爭期間,很多青年死在離家幾百裏外的異鄉,使這樣的情形越來越多。在此之前,美國的葬禮只要有木匠(制造棺材的工人)、牧師、掘墓工和租車業者就可以搞定,但如今為了保全屍體,防腐處理變得勢在必行,於是專門的遺體化妝師誕生了。

在此情況下誕生的遺體保存技術還出現的真是時候,某起事件的發生讓它成了全美民眾的焦點。就在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林肯被刺殺了。偉大總統的送葬隊伍經過東北部和中西部,從華盛頓一路長征到伊利諾州的春田。因此想當然耳,遺體非經過防腐處理不可。

這次的宣傳效果出奇的好。國葬之後,北方人的客廳似乎都掛起了總統的遺像,把它當做聖像膜拜。而在南北戰爭中失去親人、心靈傷口尚未愈合的人們,每次只要想起在送葬隊伍中看到的總統遺容是那麽的安詳(當然他們那時候還不知道有遺體保存這麽一回事),就會迫切渴望自己死的時候也能這麽美就好了。

——這個時候,美國人民已經做好心理建設,準備接受遺體保存的新技術了。

如果你問就此崛起的近代殯葬業者的老祖宗是誰?大部分的現役業者會露出不耐煩的表情,不過,他們的答案終究只能是四年內幫四千具遺體做過防腐處理的荷姆斯博士。他們之所以討厭這個男人,不是因為他是在業界引發革命的先驅,而是因為他對屍體和解剖有詭異的熱愛,他們懷疑他其實是個蒙古大夫。

憂心這類蒙古大夫四處橫行的政府,早在十九世紀初就著手制定了遺體化妝師資格認可的法令。然後,一八八零年,隨著在動脈注射法上的突破以及顏面修復技巧的日趨完善,遺體化妝師終於取得專業上的優勢。這讓美國的殯葬禮俗趨於一統,也帶動了日後殯葬業的繁榮。換句話說,遺體保存書必須用到的專門器具提高了在自家舉辦葬禮的困難度。此外,為了讓前來吊唁的賓客可以好好瞻仰遺容的美,也必須有個體面的靈堂才行。

至此,美國特殊的殯葬習俗已然確立。經過遺體化妝師的巧手,栩栩如生的遺體在音樂和鮮花的環繞下,可以再富麗堂皇的殯儀館內與賓客進行最後的會面。接著,在同一所殯儀館的禮拜堂內昨晚彌撒後,遺體將被送往風光明媚到讓賓客分布清楚自己是來掃墓還是來觀光的公園墓地埋葬。

2

葛林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殯儀館的靈安室,美式葬禮的最大賣點正進入高潮——換句話說,此時裏面正在展示前墓園統治者、偉大領主的遺體。

史邁利?巴利科恩的預計花兩天的時間舉行。遺體在被發現的翌日下午就被送進了靈安室,雖然是臨時接獲的通知,但家屬以外的賓客都陸續抵達了。照理說,像這種大人物的葬禮,為了讓遠道而來的賓客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應該要晚幾天舉行才對,不過,史邁利本人之前就已經交代過,一定要趕在下雪前下葬,所以約翰才會這麽急。

史邁利的靈柩就擺在殯儀館內地位最崇高、最特殊的“黃金寢宮”裏面。葛林一邊穿梭在吊唁的賓客之間,一邊將這間“為死人而造的寢宮”好好欣賞了一遍。

“黃金寢宮”——這間結合了賓客休息室和靈柩停放室的華麗房間,內裝以巴洛克風格為基調,每個細節都讓人聯想到敬愛路易十四的範德畢家族那有點過頭的熱情。

富麗堂皇的大理石柱,鑲滿孔雀石、貝殼和金箔的墻壁。擡頭一看,橫梁上也貼滿了金箔,反射這耀眼光芒的天花板被厚重的裝飾板條切割成各種形狀,描述著丘比特和奧林帕斯山諸神的浪漫愛情神話。

然而比起這些東西,有一件擺設更將巴洛克的特征表現無遺。那就是進入休息室後,擺在正面紅色絲絨布簾左邊的大鏡子。這面鏡子出自舉世無雙的詩人雕刻家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弟子菲利浦?帕洛蒂之手。鏡子的邊緣同樣也鑲滿了鍍金的裝飾。裸體的丘比特、藤蔓、花朵和貝克交纏在一起,兩頭獅子化為底座,堅固地支撐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