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事件的訊息接受者 第一天(第3/6頁)

“速度快,”佐佐木一太郎答道,“不好嗎?”

發問者頓時語塞。

“我們會請縣警總部提供最大的協助。這麽說或許有點不妥,不過……”佐佐木一太郎在記者會結束的前一刻說,“這起事件發生在仙台,可說是不幸中的大幸。去年才裝設的防範監控盒,對於情報的掌握幫助相當大。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查出兇手的身份並將其繩之以法。”接著他又說, “由於事態緊急,我們希望各大媒體也能夠提供協助,請向仙台市居民搜集情報,再反映給我們。我相信這樣的做法也可以促使市民提高警覺。”

就這樣,電視台獲得了“協助調查”這麽一個炒作新聞的正當名義。

在攝影棚內,播報員馬上對記者會的內容展開各項解讀,或是不斷重復說明目前的狀況。

田中徹從床上爬起,撐著拐杖走向廁所,小解之後,朝吸煙區走去。果然,吸煙區的談論話題也都是這起爆炸案。

“命名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名稱可以給人不同的印象,而印象則會左右人的想法。”坐在長椅上侃侃而談的人,就是對著田中徹直呼“田中”的那個初中生。雖然很想告訴他“吸煙區不是初中生應該來的地方”,但見他沒有在抽煙,也就罷了。

“你們在聊什麽?”田中徹在初中生身旁坐下。

“山田剛剛在說,不知道警察廳何時成立了一個綜合情報課。”初中生指向一個看起來像仙人、滿臉皺紋的老人說, “他說他只聽過公安、搜查一課這一類的部門。”田中徹見初中生對這樣的老人也直呼其名,開始對他有點佩服。

“到底是什麽時候成立的啊?”

“三年前啦,警備局重新編制的時候。”

“為什麽你那麽清楚?”

“田中,住院病人可是很閑的。”初中生一臉認真地答道。“回到原本的話題,公安之類的字眼在人們心中已經有各式各樣的刻板印象了,治安維持、安全保障什麽的,也容易給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就連國家這個字眼,也會讓人覺得怪可怕的。”

“我說你啊,能不能說一些適合初中生說的話?”田中不禁覺得這個初中生跟一般年輕人完全不同。

“所以啦,最好的方法就是取一個抽象又平凡的名稱,例如綜合情報課。大家雖然搞不清楚這個課到底在做什麽,但一般人都認為情報很重要,於是會對這個部門產生好印象。至少,比公安課要好多了。”

“真會扯。”田中徹為手中的香煙點了火。

“再舉一個例子,不是有所謂的慈善預算嗎?”

“哪有那種東西。”田中徹其實不清楚,總之先否定了再說。

“就是有啦,田中。這其實是駐日美軍的駐紮經費中,日本幫忙出資的部分。慈善預算這個名稱,乍聽之下似乎是用在慈善事業的經費,但其實是用來付給美軍的錢。對美國的慈善行為,你不認為簡直是莫名其妙嗎?這當然也是命名的技巧。所以,名稱越好聽的越值得懷疑,例如慈善、故鄉、青少年、白領階級等等。”

“真是說得頭頭是道啊,青少年。”田中徹揶揄道。

“哼。”初中生皺了皺鼻子後說, “田中,我跟你說,那些所謂的政治人物跟高層人士是不會將最重要的事情告訴一般民眾的,凈是在台面下搞一些有的沒的,勸你還是提防點吧。”說完又對著老人說, “還有山田也一樣。”

聽到田中跟山田這兩個名字被相提並論,令田中徹有種錯覺,仿佛這個老人是自己的同班同學還是好朋友。

“就像那個防範監控盒,莫名其妙就出現了,光明正大地監視個人隱私,卻沒有人提出抗議,這才是最可怕的一點。”

“嗯,你說的也有道理啦。”田中徹吐出一口細細的煙霧,慢條斯理地說,“不過,總比讓重大犯罪不斷增加來得好吧?這不就是設置防範監控盒原本的用意嗎?”

“但是,那個連續殺人犯,到頭來還不是沒抓到?”如今的仙台市裝設了防範監控盒系統,成為全國第一個情報監視區域的模範都市,乃是起因於兩年前發生的連續殺人案。

當時,仙台車站附近發生多起尖刀殺人案,且案發時間一定在星期五夜晚,受害者涵蓋男女老幼,既有臉頰被割花的中年男子,也有脖子被鋸開一半的女性受害人。由於兇手總是以尖刀在受害者身上切割出明顯刀痕,市民將他命名為“切割之男”,簡稱“切男”。這種可笑的命名法反而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親切感,因而在全國蔚為話題。

有幾名運氣好撿回一條命的受害者向警方表示,兇手下手之後還會向受害者問一句: “嚇一跳吧?”如此詭異的舉動更增添了民眾的恐懼,也引發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