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截妖寺第6話驚變(第5/7頁)

眾哨官聞言都是哈哈大笑,齊聲喝采,喧聲如雷,那說書先生卻聽得冷汗直冒,心道:“這小子可真敢誇口,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還是先說正事緊要。”便告訴張小辮道:“在下此來,正有件異事要說與三爺得知,但這件事關系重大,不便張揚出去,只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就罷了。”

張小辮早知這說書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當下屏退左右,又思量“隔墻猶如耳,窗外豈無人”,便壓低了聲音問道:“早看出先生是個有遠見卓識的非凡人物,今日特意到此,卻不知有何見教?”

那說書先生也低聲道:“張三爺,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可曾識得金棺墳裏的林中老鬼?”

張小辮暗自心驚,他向來口風甚緊,除了早已在陣前殞命的孫大麻子之外,此事並沒有再對誰吐露過分毫,想不到這說書人竟會知道,既然教他說破了“海底眼”,想必也是局中之人,何況正有許多疑惑未解,只好打開天窗說亮話,當下不再隱瞞,點頭認了,又問:“先生何以得知?”

那說書先生道:“這事說來話就長了,山自青青水自流,要想知道其中的原由,且聽在下從頭道來,靈州城外的荒山野嶺裏,有座埋香掩骨的舊時墓冢,民間俗稱其為金棺墳,此墓非同小可,倘若講開來,真正是-話到迷霧寒千古,語出陰風透九霄。”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留《賊貓》下回分說。

那說書先生曉得前因後果,就在營中為張小辮講出一件事來,說起金棺墳古冢的來歷,原來墳中埋葬的貴妃娘娘,生前能歌善舞,容顏絕美,有傾國傾城之姿,皇宮內苑的三千粉黛,都及不上她,故此深受皇帝寵愛。

這貴妃專喜歡畜養珍異之貓,凡是世間的名貴佳貓,她都要想方設法得到,單是常跟在身邊的獅貓就不下十余只,群貓中有只兩色妖瞳的波斯獅子貓最為名貴,更是與貴妃形影不離左右。

誰知有一天正在禦花園賞花,妖眼獅子貓瞧見有白蝶在花間飛舞徘徊,便撲躍追逐,一路離了大內,從此不知去向,遍尋無果,使得貴妃娘娘終日垂淚,茶飯不思,害了好一場大病,把皇上急得團團亂轉。

有些朝中大臣為了討好貴妃,特意從民間收羅來千百只波斯獅子貓,可這些獅貓都不對娘娘的心思,又有大臣不惜重金,教那能工巧匠,費盡心思,造了與真貓大小無異的一只純金獅貓,神態憨然慵懶,兩只貓兒眼各嵌異色寶石,像極了當初那貓,裝在精美玉匣裏盛了,獻入宮中,才哄得貴妃轉悲為喜,由此可見她當年確是榮寵無邊。

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貓是通靈之物,群貓聚集的地方,難免有些怪事出來,終於驚著了當朝的太後,就有許多失寵的嬪妃趁機進言,所謂「欲加其罪,何患為詞」,謊說那貴妃整天與群貓私語,她肯定是古墓中的狸貓成了精,進宮來用妖法迷住皇上,致使朝政荒疏,如此下去必然斷送了江山社稷。

太後久在深宮,養了滿腹的陰狠性子,隨便找個由頭,就吊取了貴妃性命,皇帝事後得知,雖然懊惱無及,卻也發作不得了,他傷心愛妃慘死,就下旨送其還鄉安葬,先在「金棺寺」裏停棺三年,等到造好了「金棺墳」才正式下葬掩埋。

貴妃以前養在宮中的群貓,連同飼貓的貓奴,也都被逐了出來,貓奴們感念舊主恩德,就帶著大群貓子,遠遷到靈州城裏居住,為貴妃的金棺墳守墓,繁衍生息至今,所以靈州城裏的野貓格外多,而且皆是品相俱佳之貓,使靈州得了個「貓兒城」的別稱,倘若究其根柢,那金棺墳才是源頭。

當年的貓奴都是越人,懂得相貓之道,在靈州馭使群貓守墓的時候,曾擇了些門人弟子,授以古術,歷來都有貓主,後來名動天下的「貓仙」譚道人,正是此脈傳人,只不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譚道人熟知世間方物,廣有奇異能為,但他因不控貓入宮盜取夜明珠一案事發,隱埋了姓名,改頭換面,雲遊四海去了,終於不知其下落所蹤。

譚道人的一身本事,都錄入了一部《雲物通載》當中,傳到後世,靈州城的貓主就是「林中老鬼」了,此人無名無姓,只得一個道號在身,不僅承接了「貓奴、貓盜」所留衣缽,自身更有離奇際遇,他擅能以貓打卦,看幹象遍知天文,觀地理明識風水,深曉五星,決吉兇禍福如神,秘談三命,斷成敗興衰似見。

但這「林中老鬼」早年間心術不正,意圖要貓兒藥練就金丹,用之點石成金,服之長生不老,故此入了塔教,吃了不少童男童女,做下了許多傷天害理的勾當,一日入山尋藥,遇了暴雨,竟被天雷擊中,周身半毀,燒沒了面目示人,躲在金棺墳裏一藏就是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