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語出驚人(第3/3頁)

“‘好,好,但是看在上帝的分上,現在就走吧!’”我重復了一遍,“在我看來語氣有些激動,僅此而已。”

“這就夠了。他非常著急地讓那女孩走,為什麽?不是因為會面不太愉快,而是時間飛逝。因為某個原因,時間對他來說非常寶貴。”

“為什麽寶貴?”我一頭霧水。

“這正是我們問自己的。為什麽?後來發生了手表的事——這再次向我們說明了在這起謀殺案中,時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現在,我們正飛快地接近真相。貝拉·杜維恩離開時是十點半,根據手表的線索,我們知道兇案發生在十二點以前,或者可以這麽說,是兇案被計劃成發生在十二點以前。剛才我們已經回憶了兇案發生之前的每一件事,除了一件。根據醫生的證詞,流浪漢被發現時,至少死了四十八小時,說不定還要提前二十四小時。現在,我們已經討論過了能提供幫助的事實,在此基礎上我認定他死於六月七日早晨。”

我木然地看著他。

“但是你怎麽做到的?為什麽?你怎麽可能知道?”

“因為只有這樣,事情的經過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我的朋友,我帶著你順著這條路一步步往前走,你現在還沒看出這事兒有多明顯嗎?”

“我親愛的波洛,我看不出來有什麽明顯的。我確實以為自己之前看清道路了,可現在又全都糊塗了。看在上帝的分上,接著說,告訴我誰是殺害雷諾先生的兇手吧。”

“這也是我尚不能肯定的一點。”

“可你說這已經很明顯了啊?”

“我們說的是兩件事,我的朋友。要記住,我們調查的是兩起案子——我已經對你指出了,我們必須有兩具屍體。哎呀,哎呀,別不耐煩,我全都解釋給你聽。首先,我們運用心理學。雷諾先生的想法和行為在三個地方呈現出了顯著的變化,因此這裏包含了三個心理要素。第一次是發生在他到達梅林維爾後不久,第二次是跟兒子因為某個問題吵架之後,第三次就是六月七日早上。現在說一下相對應的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遇見了多布羅爾夫人。第二個原因跟她有間接的關系,因為這涉及雷諾先生的兒子和她的女兒之間的婚事。但是第三個原因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麽,需要我們進行推理。好了,我的朋友,我來問你個問題:是誰計劃了這起案子?”

“喬治·科諾。”我看著波洛,遲疑地說。

“正是他。吉勞德說過一個原理:女人撒謊是為了救自己、救愛人或者救孩子。我們認為攛掇她撒謊的人是喬治·科諾,但喬治·科諾不是她的兒子傑克·雷諾,那第三種可能就排除了。既然我們認為犯罪的人是喬治·科諾,那麽第一種也排除了。因此,我們只好接受第二種可能性——雷諾夫人是為了她愛的男人而撒謊。換句話說,是為了喬治·科諾而撒謊。你同意嗎?”

“是的,”我承認道,“非常符合邏輯。”

“好!雷諾夫人愛喬治·科諾。那麽,喬治·科諾是誰?”

“那個流浪漢。”

“我們有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她愛那個流浪漢?”

“沒有,可是——”

“很好。不要堅持那些不符合事實的理論。你問問自己,雷諾夫人愛的人是誰。”

我困惑地搖搖頭。

“你當然清楚,雷諾夫人深愛的人是誰,她又是在看到誰的屍體時暈倒了?”

我目瞪口呆。“她丈夫?”

波洛點點頭。

“她丈夫,或者叫喬治·科諾,你怎麽說都行。”

“但這是不可能的。”

“怎麽‘不可能’?我們剛才不是一致同意,多布羅爾夫人勒索喬治·科諾了嗎?”

“是的,但是——”

“而且她不是成功地勒索到一大筆錢嗎?”

“這也許是真的,不過——”

“我們對雷諾先生的年輕時代和他的成長經歷一無所知,這不是事實嗎?就在二十年前,他作為一個法裔意大利人忽然出現了,這不是事實嗎?”

“就算是這樣,”我更為堅定地說,“我認為你忽略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什麽問題,我的朋友?”

“嗯,我們承認喬治·科諾策劃了這起案子,這樣就會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他策劃了自己的謀殺案!”

“很好,我的朋友。”波洛泰然自若地說,“他就是這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