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瘋的兇手(第6/9頁)

三、當前症狀:

被告被領進診斷室後,立刻就坐到椅子上,沒有與鑒定人打招呼,不過他好像在觀察周圍的情況。被告為中年男子,身材矮小,面孔渾圓,長相並不寒酸;頭發蓬亂,衣衫不整;面色蒼白,嘴唇通紅。他的反應有些遲鈍。在對話過程中,被告時而癡笑,時而慍怒,時而哭泣。這些表情都不明顯,但總覺得有些不自然。他的眼睛基本上半睜半合,沒有完全睜眼對焦過。他一坐下就看著桌上的茶杯,表示要喝茶,還要吸煙。他還用手罩住取暖火盆,還把臉湊在火上。所有的行為都脫離常規,不過有可能是他故意裝出來的。他總是低聲自言自語,言語之間缺乏聯系,難以理解,只能聽出個大概。內容也缺乏變化,同樣的詞句反復出現。

針對他的記憶、知識、幻覺、妄想等病態症狀以及這次的刑事案件向他提問,他基本不能理解提問者的問題,不能做出回答。所以無法通過對話測定他的思維水平。

其後,為了解被告的記憶力,本人試著詢問被告過去的一些經歷。但被告基本沒有反應。在這一過程中,他表情茫然,沒有顯出緊張的神情。他自言自語地說:“世上萬物清晰可見,夜晚燈火星星點點,畫商朋友蒼古堂又來找我做生意了……我父親是裝裱師,也是美術院的會員。竹內棲鳳先生很疼愛我。那張油畫很拙劣,所以必然會自生自滅……”被告言談之中多次合眼。

他自言自語的內容像是他的幻覺和妄想,記錄如下:

“聽上去好奇怪啊。”

“朋友們來時,我們總會提及。”

“哪些朋友?”

“豐田、渡邊,還有木村……”

“他們都是什麽職業?”

“學校裏的工人、畫商、裝裱師等……大家都商量著要擊碎這罪惡的畫壇,追隨我的有上百人。他們拿來很多錢,都被盜賊偷走了……我去棲鳳先生那裏時,他給我兩千日元。我答應做他秘書,但最後沒有去。”

“你被下過毒嗎?”

“我喝過毒藥,裏面混了各種東西。”

“誰讓你喝的?”

“人讓我喝的。他們為了搶我的錢,所以下毒要害死我。他們搶了我三百萬(邊說邊哭泣)……”

“棲風先生還在世嗎?”

“在世。我上次還見他與富岡鐵齋先生在下棋……”

“你知道鐵齋的寒山拾得嗎?”

“那是個俄羅斯人。”

“你認識俄羅斯人?”

“我認識陀思妥耶夫斯基。”

“你認識拉斯柯尼科夫嗎?”

(沉默)

“你是在什麽地方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去俄羅斯的時候遇到的。還見到了托爾斯泰。他們倆都是不錯的老人家……”

“你喜愛文學嗎?”

(沉默)

“你認識馬克思嗎?”

“他也是俄羅斯人。我在車上遇到他時,他還送我俄羅斯香煙……”

下面是關於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的問答。

“這次案件發生過嗎?”

(沉默)

“你是被告嗎?”

“我不是!”

“你是不是犯過許多兇案?”

“現在沒有。刑法不適合我。(後面是一連串自言自語)”

“你認識荒磯滿太郎嗎?”

“他是賣人壽保險的吧?”

“你借過錢嗎?”

(他似乎在不停地思考,沉默。)

“你從他那裏借過錢嗎?”

“我已經大徹大悟……我是日本第一裝裱師。最近我剛成為美術院的會員。很久以前他們就勸我加入,我每次都拒絕……很多人都挖空心思想進美術院……這次我答應了。”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

(閉目思考,沒有回答。)

“你常和荒磯滿太郎一起去飯館嗎?”

“我必須盡早把棲鳳先生的畫裱好,家裏還有幾幅他的其他畫作呢。”(後面全是自言自語。)

四、被告行兇後的情況

被告自被逮捕送進拘留所後,常有異常舉動,稱記不得他自己的籍貫和住址。他沒有作其他聲明。他還經常哭泣。但以上狀態也有可疑之處。法院出庭後,他時常在屋內吵鬧,大聲喧嘩,時哭時笑,有時做出祈禱的樣子。

五、考察:

被告目前症狀表現為思想散漫,不能集中思路。因被告不願回答問題,故而無法檢測其真實的記憶力,因此不能排除其故意假裝無知、答非所問的情況。被告常自言自語,對提問多不作回答。自被告出庭以來,以上症狀變得更加嚴重,從這個角度考慮,被告有模仿精神失常者的嫌疑,但難以排除其的確或多或少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目前,被告的邏輯混亂,理解力、判斷力、情感均存在明顯障礙,欠缺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可以認為其處於法律意義上的心智喪失狀態,故作如下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