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瘋的兇手(第4/9頁)

只要閱讀這類書就可以知道,偽裝精神病患者難於上青天,簡直是不可能的。

然而,卯平卻在想,只要一個人認真努力,應該不會達不到目標。

精神病有各種各樣的症狀群,其中精神分裂症最適合偽裝。因為精神病一般要根據精神症狀和身體症狀進行診斷,精神分裂症則無需根據肉體症狀進行判斷。

此類疾病只表現出精神上的異常,誘因可能是身體機能問題,克雷佩林認為它是由新陳代謝中的某種障礙造成的。然而,這類身體機能問題並非局限於一兩種,而是有好幾種。誘發疾病的機制因人而異,有時也可能是患者的腦部損傷所致。不過,無論如何,精神分裂的診斷都屬於心理學範疇。(《犯罪精神病概論》)

這段話說明,就算患者身體上沒有表現出精神分裂症征兆,只從患者心理狀態,也可以判斷其是否患病。卯平心中暗喜。

另外,卯平也沒有諸如酒精中毒、遺傳病、癲癇、腦震蕩、腦損傷、尿毒症、傳染病、中毒等病症,因而他身上不會顯現這些疾病的症狀,不會幹擾精神分裂症的診斷。

03

卯平又讀了一些書。現在他把研究重點放在偽裝的精神病人為什麽會被識破上。通過學習他發現,偽裝者大多因為對精神病醫學的無知而暴露。

有些人想要做出精神錯亂的模樣,往往隨心所欲地任意模仿。然而,精神病有很多種類,分很多個症狀群,即使病情不斷加重,也不會出現其他類型的精神病特有的症狀。偽裝的精神病患者會因為對這一常識的無知,而暴露出自己。

例如,為表現出自己精神錯亂,偽裝者會故意裝作大小便失禁,或者吃下自己拉出來的糞便,或者模仿其他精神病患者,但所有這些行為都會在專業醫生面前露出破綻。所以,關鍵問題不是模仿得像不像,而是要掌握各種精神病的類型、症狀、不同發展時期的特點等知識。

醫學上有識破裝病的方法。持續觀察患者一段時間,然後遠離患者,轉而在暗中偷偷觀察他的動作和言語。根據不同情況,醫生們嘗試過下面這些特殊手段。

(1)夜間問診法

主要針對患者出現昏迷、不省人事的情況。開始時,不揭穿嫌疑人,只是花幾天觀察他,然後在某一個夜晚,突然把他叫醒。在這種突然襲擊之下,偽裝者多半會開口說話。

(2)暗示法

在疑似裝病的人身邊,安排幾名醫生相互討論嫌疑人的病狀,故意讓他聽到。目的是暗示他,他患的病應該還有哪些症狀。兩三天後復診,如果患者表現出幾天前醫生所談論的症狀,那他應該屬於裝病。

(3)說服法

勸說疑似裝病的罪犯,告訴他患有精神病的患者的確可以免除刑罰,但另一方面,他必須住進精神病院。和監獄不同,精神病院會將患者無限期收治,患者可能要在精神病院度過余生。真正的精神病患者不會對這番話做出反應,而罪行輕微的裝病者可能在聽後承認自己裝病。

(4)威嚇法

把疑似裝病的嫌疑人帶到醫生研討會,在眾人面前大聲宣講:“這就是疑似裝病的案例,請諸位仔細觀察,發現破綻。”多數嫌疑人會因此感到羞恥,承認偽裝。

(5)酒精試驗

讓嫌疑人飲下酒精飲料,觀察其精神上的反應。當人酩酊大醉後,就不能偽裝精神異常,醫生可以據此推斷嫌疑人的精神狀況。

卯平牢牢記住了這些裝病的識別方法。他心想,只要能對付這些試驗方法,就能成功裝病。

那麽,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究竟有哪些特別症狀呢?一本書中談到,“精神分裂症”原本叫“早發性癡呆”,這並不表示此病發作早。這種疾病主要是“病患在青年時代受到某種外界因素或非心理因素影響”而引起的,一個處於壯年的人,也可能某日突然發病。

以下是精神病醫生撰寫的書籍的文摘。

分裂症的症狀非常繁多,在診斷每一種不同的情況時,我們都要有不同的依據。首先是患者的病歷,其次是患者的表情、行為、生活態度等客觀症狀,再次是我們面對分裂症患者時所產生的感覺,也就是患者留給我們的印象。想必讀者能夠理解第一種和第二種依據。第三種依據更多屬於心理範疇,我很難在這裏用語言表達清楚。

面對分裂症患者時,我們常常感到不能理解他們的思想,內心無法雙向溝通交流,並會有遭到冷遇、無所適從的感覺。我們或許可以根據經驗捕捉到一些容易忽略的症狀,但還是不能像內科名醫那樣,只看一眼患者,就可以當場給患有輕微巴塞多氏病(突眼性甲狀腺腫)的病人做診斷。就像我們看到爬行類動物時會感到惡心,看到小鳥時會感到溫暖一樣,精神分裂者也會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感覺,即他們第一眼看上去會讓人很不舒服。這種感覺來自於患者的表情、姿態,以及交流時患者的反應。這屬於我們醫師的主觀意識,大眾可能認為這樣的診斷方法不妥。不過,我們可以以此為前提進行大致的評估,然後針對分裂症的症狀做進一步診斷。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診斷患者患的究竟是躁狂抑郁症,還是其他心理性疾病或精神變態。患者給我們的印象,可以為我們區分許多相似的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