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2/6頁)

“你認為,歸結到簡單的事實就是,它們二者都只是多風的沙漠。”

噢,不,也不全是。那樣有點以偏概全。陶利斯科先生從這些島嶼中獲得了很多快樂和美好。但是在每個案例中,最初的人們都有把它理想化的傾向。關於這個主題,這裏有一架子的書,他可以讓格蘭特先生從容地研究它們。

這類書在資料室,此處沒有其他讀者。門悄無聲息地關上了,留下他查閱資料。他查閱著每排書籍,很像在卡倫的起居室裏查閱著每一排關於赫布裏底群島的書,眼睛迅速而又熟練地提取每本書的主要內容。查閱的範圍也和上一次很相像,從感傷派作家到科學家無所不有。唯一的區別就是,在這件事上,有些書是文學名著,適合在文學書籍一類。

如果格蘭特還對B7裏的那個男人是比爾·肯裏克有所懷疑的話,當他發現阿拉伯東南部的沙漠——魯蔔哈利沙漠,被稱為“羌凱利”時,懷疑就都消失了。

所以“搶卡利”就是指這個!

此後,他的興趣都專注於魯蔔哈利沙漠,從架子上取下每一本書,翻閱著關於這片區域的書頁,然後放回去再繼續看下一本。不久之後,一段話吸引了他的目光。“猴子棲息於此”,他在心裏嘀咕道,猴子,說話的獸。他往前翻著書頁,來看看這一段講述的是什麽。

講述的是關於烏巴城。

烏巴城好像是阿拉伯半島的亞特蘭蒂斯。某個傳說和歷史中的地方,曾因罪惡被大火所毀滅。它的富有和罪惡遠非言語可以形容。宮殿裏住著最美麗的妃子,馬廄裏養著世間最漂亮的馬匹,裝飾精美不亞於任何地方。它位於最肥沃的地帶,只要一伸手就能摘到沃土孕育的果實。這裏擁有無盡的悠閑,讓人犯下重重罪孽,所以毀滅降臨了這座城市——·一天夜裏,用一場洗劫一切的大火。現在的烏巴城,這座傳說中的城市,成了一堆廢墟,由移動的沙,不斷變換地點和形狀的石壁所守衛,猴子和惡靈居住於此。沒人能夠靠近這個地方,因為惡靈將沙塵暴刮向尋找者的臉。

那就是烏巴城。

雖然每個阿拉伯的探險家都曾公開或秘密地尋找過烏巴城,但是好像從沒有人找到過它的遺跡。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任何兩個探險家關於這個傳說之地在阿拉伯半島的哪個地方都沒有達成共識。格蘭特重新用這個神奇的關鍵詞——烏巴城,翻閱各類書籍。他發現每個權威人士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理論,爭論的地點相去甚遠,由也門到阿曼。他注意到,沒有任何一位作者會貶低或質疑這個傳說來辯解自己的失敗,這個故事在阿拉伯半島廣為流傳且形式多樣。感性的作家和科學家都相信這個傳說有事實基礎。發現烏巴城成了每個探險家的夢想,但是沙子、惡靈和海市蜃樓守衛著它。

其中一位最厲害的權威寫道:“當這座傳說之城最終被發現時,可能不是靠努力或計算,而是由於意外。”

由於意外。

由於一位飛行員被沙塵暴吹離了他的航線嗎?

當比爾·肯裏克從遮蔽他視野的棕色沙塵暴中出來時,那就是他所看見的嗎?沙地中一座空蕩蕩的宮殿?當他“開始晚歸成習慣時”,就是特意去找或看這個地方嗎?

在這初次的經歷後,他什麽也沒有說起。如果他看見的是一座沙地中的城市,那麽是可以理解的。他會被取笑,取笑他看見的是海市蜃樓,等等。即使有OCAL的人員曾聽過這個傳說,他們也會取笑他的異想天開。所以比爾,這個把M和N緊緊寫在一起,有點謹慎小心的人,什麽也沒說,只是返回去再看看。一次又一次地返回。或者是因為他想找尋曾經看見過的地方,或者是為了去看看那個他已經確定位置的地方。

他研究地圖。他閱讀關於阿拉伯半島的書籍,然後——

然後他決定去英國。

他準備和泰德·卡倫一起去巴黎。但轉念又想自己在英格蘭停留一些時間。他在英格蘭沒有親人,而且多年沒有來過英格蘭。據卡倫所說,他好像從未對此地有過思鄉之情,也沒有和這裏的任何人有過固定的通信往來。他的父母喪身後,他由一位姑媽撫養,而此人現在也去世了。從那之後,他就再未有過返回英格蘭的念頭。

格蘭特往後一靠,寂靜圍繞著他,幾乎能夠聽見落下的灰塵。年復一年,這些灰塵悄無聲息地落下,就像烏巴城。

比爾·肯裏克去了英格蘭。大約三個星期後,當他要和朋友在巴黎見面時,卻以查爾斯·馬丁之名出現在蘇格蘭。

格蘭特能夠猜到他為什麽想去英格蘭,但為什麽要冒充?為什麽短暫地造訪北方?

他以查爾斯·馬丁之名是要去探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