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8頁)

原來如此,那方面是他的專門吧。

“嗯。若是追溯‘出聲的石頭’系統的根源,兩者是相同的。備前(注:日本古國名,相當於現今岡山縣東南部。)的窸窣巖(注:此為意譯,原文為‘こそこそ巖’。有偷偷摸摸的石頭之意。)也可視為同一系統的妖怪。不過,這在別的地方也被稱為巴烏羅石或烏巴利翁(注:‘巴烏羅石’及‘烏巴利翁’皆為音譯,原文為‘バウロ石’(bauroseki)、‘ウバリオン’(ubarion)。),也是‘背負系’的妖怪。就是一背上去就會變重的妖怪。它與產女妖怪也不能說毫不相關,另一方面,也與帶來財富的異人傳說有所關聯,不過這些暫且不提。總而言之,歐帕休石是在路邊吵著叫人背它的石頭。”

“現在也會叫嗎?”

我這麽問,京極堂便揚起單邊眉毛說:“我說你啊......”

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他現在只是一顆單純的石頭。傳說有個力士路過時,覺得這塊石頭很囂張,便把它背了起來,但是石頭越來越重,力士終於受不了了,把它扔掉,結果石頭裂成了兩半。據說從此以後,石頭就不再說話了。那塊裂開的石頭現在好像還在原處。”

“這塊石頭怎麽了嗎?”宮村問道。他的問題理所當然。

“據說那塊歐帕休石就是狸子。”

“誰說的?”

“當地人。”

“那塊石頭是狸子嗎?”

“由於土地的關系,沒辦法脫離狸子來討論,這要是換成了其他的地點,就絕對不會是狸子。會出聲的石頭和叫人背的妖怪都不是狸子。要解釋叫人背的石頭妖怪,根本不必把狸子拖出來。可是......它似乎變成了是狸子。”

“變成?”

“嗯。原本怎麽樣不清楚,或許最早是狸子迷騙人這樣的傳說。可是迷騙卻成了變身。”(注:在日文中,妖怪迷騙人與變身使用兩個類似的動詞‘化かす’、‘化ける’。)

“哪裏不一樣?”宮村問。聽起來根本一樣。

“迷騙,是使被騙的對象——我們人類——碰上奇怪的遭遇。而變身,是迷騙人的本體——這種情況是狸子——改變形體。”

“哦!”宮村拍打膝蓋。“換句話說,雖然不曉得是力士的墓碑還是什麽,總之有那樣一塊奇怪的石頭,而那個石頭會開口、變重,讓人體驗這種怪事,叫做迷騙,而狸子變化為石頭則是變身。”

“是啊。迷騙和變身,兩者的意思有著微妙的不同吧?在這個傳說裏,從某個時期開始,歐帕休石應該是被當成歐帕休石來理解的。說起來,如果石頭是狸子變的,就無法說明裂開後的石頭為何會留下來,而且也無法說明它是力士的墓碑這樣的由來。它有狸子變身無法完全解釋的部分,或者說,這個傳說已經完成了。然而,最近它卻開始變成是狸子迷騙人。”

“為什麽?”

“這樣比較響亮啊。當成是狸子幹的好事,比較有現實感。至少在現代是如此。”

“當成是狸子幹的,就有現實感嗎?”宮村問道。

“是啊,因為那裏是四國。”京極堂立刻回答。“不過,這並不代表四國的人現在依然全都深信狸子會迷騙人。現在這種時代,就算是在四國,也很少有人真心相信這種事吧。所以這只意味著在現代,狸子這個記號還在容許範圍內,此外的名稱則幾乎完全失效,不再是能夠共同認識的記號了。所以只要能夠流通,就算不是狸子,不管是狐狸還是河童都可以,即使是惡魔或火星人也沒問題。其實什麽都可以,不過因為是四國,所以是狸子,如此罷了。這種情況,狸子就是浮面的部分。”京極堂說。

“哦......”

我都快忘記京極堂講這段話是因為宮村詢問‘什麽叫浮面的部分’了。

“所以石頭開口要人背——一背就會變重——這樣的怪異,一旦被當成是狸子的惡作劇,‘歐帕休石’這個妖怪就會消滅,與夜啼石、背負妖怪、產女等等都再也沒有關系。以妖怪而言,它成了‘狸子’。”

“原來如此......”宮村說。

他理解得非常快。

“不是妖怪‘歐帕休石’,而會變成妖怪‘狸子’惡作劇變身為石頭,歐帕休、歐帕休的叫。如此一來,石頭說話的不可思議就消失了,而狸子變成石頭的不可思議,就成了怪談的重心,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