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目標就是柏林(第3/5頁)

蒙哥馬利帶領的第21集團軍群推進到萊茵河畔,他們在北部的韋瑟爾遭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這位將軍沒有選擇直接攻打,而是制訂了通過大規模兩棲作戰和空中運輸的方式渡過萊茵河的計劃。當他還在計劃的同時,美軍已經在南線開始了快速強勢的進攻。剛剛奪取了帕拉提那特的第3集團軍在巴頓將軍的帶領下分幾路在科布倫茨南部成功強渡了萊茵河。

3月24日,當蒙哥馬利帶領他的第21集團軍群渡過萊茵河的時候,艾森豪威爾、丘吉爾和布魯克早已勝利會師。美軍第9集團軍迅速攻占了雷馬根大橋並建起了橋頭堡;巴頓將軍也帶領他的第3集團軍在美因茨的南部建好了橋頭堡。蒙哥馬利希望艾森豪威爾會讓他向東北部的呂貝克波羅的海沿岸發起進攻,並可以攻打柏林。但是不久後他就失望了,他被指定的方向是漢堡和丹麥。同樣讓他郁悶的是,艾森豪威爾還將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從他的第21集團軍群中劃分出去。第9集團軍負責從北部包圍德國最後一個工業區魯爾。第1和第3集團軍共同向東進攻,從南部包圍魯爾,從而圍殲莫德爾元帥所指揮的集團軍。布雷德利帶領的第12集團軍群在占領魯爾之後,與第9集團軍一道迅速拿下德國的中部地區,攻打萊比錫和德累斯頓。德弗斯將軍帶領的第6集團軍群則向巴伐利亞和奧地利北部進攻。

3月30日,艾森豪威爾做出了進攻重點轉向南方的決定。他認為窮途末路的希特勒會把所有的德軍部隊撤回到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西北部一帶,因為那裏的阿爾卑斯山要塞是德軍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就在6天之前,丘吉爾還預言:“我們的軍隊將在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在蘇聯人之前到達易北河,甚至攻占柏林。”更讓英國不能接受的是,艾森豪威爾裏外不分,不但沒有同英方溝通戰略重點的轉移,還將所有的細節電告給了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這封名為“SCAF-252”的電報,給英美兩國的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事實上,艾森豪威爾避開柏林的這一做法也改變了戰爭態勢。斯大林早已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攻取柏林,如果不是蘇軍攻占了它,那麽無論占據柏林的是誰,蘇軍都會將大炮對準他。各大國之間表面上雖然是盟友,但也許明天就會翻臉,現如今只不過是相互制衡而已。現在的蘇聯不害怕戰爭,贏就要贏得徹底,這使美國和蘇聯的關系更加微妙了。

3月18日,柏林和屈斯特林發生了一場戰鬥。事後,莫斯科提出嚴正交涉,斷言美軍飛機擊落了他們的6架飛機,致使2名蘇聯飛行員一死一傷。而美國飛行員則說他們遭遇了8架德軍飛機,並擊落了其中的2架“Fw190型戰鬥機”。蘇軍將這次事故稱為“美國空軍飛行員的犯罪行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瑞士伯爾尼,美國戰略物資局的艾倫·杜勒斯與黨衛軍全國副總指揮卡爾·沃爾夫舉行會晤,商討在意大利北部的停火事宜。蘇聯提出參加會議的要求遭到了拒絕,斯大林對此甚為擔心,他當然不希望看到德軍國防軍在美國的支持下死灰復燃。同樣,讓斯大林擔心的還有前線大批的德軍士兵正在爭先恐後地向美軍投降,而不是向蘇軍投降,他甚至認為這是德國想讓美國和英國搶占柏林的計策。而事實上,德軍如此大規模地向美軍投降,一是由於德國人自知與蘇聯宿怨至深;二是由於希特勒下令任何部隊不許後撤。就這樣,隨著阿登防線的全線潰敗以及陸軍元帥莫德爾在魯爾的防線崩潰,美軍俘獲了無數的德軍士兵。

與此同時,丘吉爾得知蘇聯人在波蘭實行了白色恐怖。蘇軍逮捕了大量有可能反對蘇聯政府的重要人物,莫洛舍夫也強硬地表示不許任何西方國家向波蘭派遣代表,他不允許有任何獨立政府的出現。早在雅爾塔會議上,丘吉爾就說必須要在波蘭問題上給自己的下議院一個說法,如今他擔心英美兩國會被蘇聯所謂信任的說法哄騙。斯大林明顯有占領中歐的意圖,西方國家一步都不能走錯,必須打好每一張牌,這樣才能增加與蘇聯博弈的籌碼。

德國空軍的Fw190型戰鬥機,美軍飛行員經常將外形與其非常相似的蘇軍“拉”型系列戰鬥機誤認為是德機。

不平衡的德國

在蘇聯進攻波美拉尼亞的最後階段,柏林城已經人心惶惶,充斥在大街小巷的流言讓人難辨真偽。在一次各國駐德國的武官見面會上,大家都在互相打探消息,議論著與戰爭相關的話題。許多人甚至認為,德國之所以會到今天這個地步,主要原因是沒有攻下英國。如果不是在1940年被英國拖延了時間,德國對蘇聯一戰的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現在的英國應該阻止德國被“紅色風暴”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