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直面內戰(第5/8頁)

任何像內戰這樣復雜的觀念,都有著多重的歷史。歷史學家展示出來的,既可以是引導我們得到現有思想觀念的曲折道路,也可以是那些不曾被我們選擇的路徑。關於這個過程,人文學科領域有一個時髦的詞,叫“知識譜系”(intellectual genealogy)。與追溯家族譜系類似,這套方法是沿著歷史逆流而上,追尋源頭,對於盤根錯節的歷史中那些偏僻的小路永遠保持開放的探索心態。但是它和追溯家譜也有很重要的區別。[32]對族譜的研究強化了延續性:誰是誰的後代,誰是誰的父親。而且如果說建立家族譜系的目標是增強自我確定性,知識譜系則鼓勵懷疑精神和謙虛的品質。它追尋破裂與斷層,向人類展示我們的現狀僅是偶然得之,並非必然的出現,是多重選擇的結果,而非刻意設計所得,是依情況而定,因此是暫時且充滿變數的。“當我們對一個概念進行溯源時,”一位倡導知識譜系方法的大師說道,“我們也許會發現該概念在早期使用中的不同含義,因此我們也就獲得了一種方式,即將現在的含義與早期的含義進行批判性地比照。”[33]

這種概念譜系法的發明者是弗裏德裏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在他的著作《論道德的譜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1887)中,他指出:“所有現存的事物,不管它的起源是什麽,總是不斷地被那些掌握權柄的人改頭換面,根據他們的需要加以歪曲。”尼采試圖解釋一個觀念為什麽會出現,它曾經起到過什麽作用,權力是如何允許它存在的,以及當最原始的意圖已不復存在之後,它最初所具備的特點中,有哪些被一直保留。[34]作為一門學科,哲學研究的是由復雜語言寫成的層層含義。尼采是一名出色的古典學者,他十分清楚哲學的重要性,他把哲學的工具運用於觀念分析和實踐中。他的結論曾一度非常簡明而嚴厲:“所有對全過程進行了符號式地壓縮的概念都逃避定義;只有那些沒有歷史的概念才能夠被定義。”[35]也就是說,歷史的重量可能被極大地壓縮在一個特定的概念中,而積聚其中的復雜性無法被清除。也沒有哪個擁有歷史的事物,特別是具有一定深刻性和爭議性的事物,能夠被精確定義而且獲得所有人的一致認可。

尼采沒有選用內戰作為例子,但是內戰是他的觀點的有力地佐證。(畢竟,在《論道德的譜系》中有這樣的標題:“Eine Streitschrift”,即激烈抨擊,或者按字面意思翻譯為“沖突寫作”。)只有忽略歷史的多重性,才有可能定義內戰。因為歷史表明,內戰並沒有一個穩定的身份,也沒有一個被一致認可的定義。在幾百年間,作為一個基本的政治概念,內戰在許多不同的語境下,為了不同的目的而被不斷地重新解釋、重新發展。它看起來或許是描述性的,但它有著嚴密的規範性,所表達的價值取向和含義遠遠超過任何穩定的定義。

在哲學家眼中,內戰正是屬於那類典型的具有爭議和疑惑的術語。因為“關於如何合理地使用這一類術語的討論,將會不可避免地引發無盡的爭執”。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從概念的使用到具體的案例,有太多可得,亦有太多可失。還因為——如同藝術、民主制度、公正等其他廣受挑戰的概念一樣——在使用這些概念時就包含了價值判斷。那是一件藝術品嗎?這是民主的政治系統嗎?程序是否公正?任何使用這些術語的人,都應該感知到自己可能會卷入一場爭執,因為這些術語都有著顯赫的名聲。[36]同時,使用者也應該知道,對這些概念的使用“都應該放入歷史情境中去理解,因為每個概念都是歷史的延續並且是無止境的”,而“那些有分歧的釋義都是受限於歷史傳承”,但是“永遠不要排除未來將會產生爭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37]

在這種思路下,對於內戰的概念最有效的批判性反思,就需要追溯很長的一段歷史,自1989年或者1945年往上追溯幾個世紀才行。然而,這一方法和大多數現有的內戰研究相背離。因為內戰課題一直被某些學科所主導,而這些學科主要是聚焦於較短的時間段。“冷戰”結束後,一些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內戰的高潮”。[38]研究經濟發展,特別是研究非洲地區的經濟學家,將內戰單獨列出,作為該地區經濟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內戰課題也吸引了研究國際關系的學生,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傳統的國家間戰爭參與者已消失不見。1989年之後,民族糾紛的顯著增多,發生的地區遍布全世界,從巴爾幹地區到非洲之角。這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想要去探究引起內部爭鬥的各種原因。[39]社會科學研究者通常只研究那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出現的爭端。因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建立的沖突數據項目是這些學者使用的主要標準化數據庫之一,而這個數據庫只收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地方沖突數據。[40]一些學者使用了更為廣泛的戰爭數據庫(the Correlates of War Project,該項目創建於密歇根大學,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該數據庫收錄的戰爭數據始於1816年。[41]但是鮮有人將內戰置於超過兩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中,在“長時段”的視野下對其進行比較研究。[42]